出生後第1年是追趕生長的關鍵期,也是早產兒生長的“黃金時代”,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早產兒,又被稱為“早到的天使”,他們過早地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不僅給尚未準備好的媽媽爸爸帶來驚喜,更帶來了擔憂。由於在母體內的時間過短,早產寶寶身體各個器官均發育不成熟,尤其是胃腸道的發育極不成熟,如果不能合理餵養,提供充足適宜的營養,極易發生生長遲緩,這被稱為早產兒宮外生長遲緩,會對健康造成不可彌補的短期和長期影響。
反之,如果能保證適宜的營養供給,早產寶寶是可以實現“追趕性生長”的,也就是說,這些“早到的天使”會以超過同齡足月兒的生長速度,最終在1-2年內達到或接近同齡足月兒的生長狀態。
那麼,該“追”到何時,又要如何“追趕”呢?
早產兒在出院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面臨著生長落後、神經發育遲緩和疾病發病率增加的風險。有研究跟蹤調查極低出生體重兒(VLBW)直至5歲,發現仍有10.9%的患兒身高低於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6歲時,早產兒面臨更多IQ低於85的風險,且存在更多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到20歲時,儘管女性VLBW在體格方面已追趕上同齡人,但是男性VLBW身高仍顯著矮於正常出生體重者,且體重更輕。
這說明,新生兒及嬰幼兒期是生長髮育的關鍵期,此時期發生EUGR,對早產兒的影響不僅限於近期的體格生長和相關併發症,更重要的是會影響他們的遠期健康。
中國《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餵養建議》中指出,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營養管理的目標應當基於不同的出生體重和不同的年齡階段,一般可分為三期。
第一階段“轉變期”(生後7天以內)
這一階段的管理目標是維持營養和代謝的平衡。
第二階段“穩定-生長期”(臨床狀況平穩至出院)
這一階段的管理目標是達到宮內體重增長速率平均15 g/(kg·d)。
第三階段“出院後時期”(出院至1歲)
這一階段的管理目標是達到理想的追趕性生長。
出生後第1年是追趕生長的“黃金時代”,定期監測和評估,針對性的餵養指導和干預,能有效幫助大多數早產兒達到理想的生長狀態,避免EUGR,改善其預後。
怎麼“追”:院內院外都不容忽視
透過腸外營養、微量餵養及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院內專用配方進行餵養後,大多數早產兒能完成初步的追趕生長,至出院時體重能達到2000 g並持續增長,可完全經口餵養,在室溫下能維持各項生命體徵穩定。然而,此時追趕生長的腳步仍不能停下,如出院後即與足月兒採用同樣的飲食,則不能填補早產兒生後早期在能量和蛋白質方面的累計缺失,不能滿足追趕生長的需求。
對此,《中國新生兒營養支援臨床應用指南》中建議:對於出院後仍有生長遲緩的早產兒,出院後仍需採取積極的營養支援策略,應使用早產兒出院後專用配方持續餵養,並定期監測生長指標以做出個體化餵養方案選擇,生長指標達到生長曲線圖的25~50百分位左右(用校正年齡),方可轉換成普通配方。
研究也顯示,對於採用早產兒出院後專用配方餵養及足月兒配方餵養的早產兒,分別在出院時、餵養5和10個月時測量體重,以生長指標≤生長曲線第10百分位視為EUGR,餵養5個月時EUGR發生率分別為32.14%及48.00%,餵養10個月時EUGR發生率分別為7.14%及40.00%,說明早產兒出院後專用配方餵養效果較好,在餵養10個月時大部分能實現追趕生長。
出生後第1年是追趕生長的關鍵期,也是早產兒生長的“黃金時代”,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早產兒,又被稱為“早到的天使”,他們過早地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不僅給尚未準備好的媽媽爸爸帶來驚喜,更帶來了擔憂。由於在母體內的時間過短,早產寶寶身體各個器官均發育不成熟,尤其是胃腸道的發育極不成熟,如果不能合理餵養,提供充足適宜的營養,極易發生生長遲緩,這被稱為早產兒宮外生長遲緩,會對健康造成不可彌補的短期和長期影響。
反之,如果能保證適宜的營養供給,早產寶寶是可以實現“追趕性生長”的,也就是說,這些“早到的天使”會以超過同齡足月兒的生長速度,最終在1-2年內達到或接近同齡足月兒的生長狀態。
那麼,該“追”到何時,又要如何“追趕”呢?
早產兒在出院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面臨著生長落後、神經發育遲緩和疾病發病率增加的風險。有研究跟蹤調查極低出生體重兒(VLBW)直至5歲,發現仍有10.9%的患兒身高低於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6歲時,早產兒面臨更多IQ低於85的風險,且存在更多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到20歲時,儘管女性VLBW在體格方面已追趕上同齡人,但是男性VLBW身高仍顯著矮於正常出生體重者,且體重更輕。
這說明,新生兒及嬰幼兒期是生長髮育的關鍵期,此時期發生EUGR,對早產兒的影響不僅限於近期的體格生長和相關併發症,更重要的是會影響他們的遠期健康。
“追”多久:第1年,早產兒追趕生長的“黃金時代”中國《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餵養建議》中指出,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營養管理的目標應當基於不同的出生體重和不同的年齡階段,一般可分為三期。
第一階段“轉變期”(生後7天以內)
這一階段的管理目標是維持營養和代謝的平衡。
第二階段“穩定-生長期”(臨床狀況平穩至出院)
這一階段的管理目標是達到宮內體重增長速率平均15 g/(kg·d)。
第三階段“出院後時期”(出院至1歲)
這一階段的管理目標是達到理想的追趕性生長。
出生後第1年是追趕生長的“黃金時代”,定期監測和評估,針對性的餵養指導和干預,能有效幫助大多數早產兒達到理想的生長狀態,避免EUGR,改善其預後。
怎麼“追”:院內院外都不容忽視
透過腸外營養、微量餵養及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院內專用配方進行餵養後,大多數早產兒能完成初步的追趕生長,至出院時體重能達到2000 g並持續增長,可完全經口餵養,在室溫下能維持各項生命體徵穩定。然而,此時追趕生長的腳步仍不能停下,如出院後即與足月兒採用同樣的飲食,則不能填補早產兒生後早期在能量和蛋白質方面的累計缺失,不能滿足追趕生長的需求。
對此,《中國新生兒營養支援臨床應用指南》中建議:對於出院後仍有生長遲緩的早產兒,出院後仍需採取積極的營養支援策略,應使用早產兒出院後專用配方持續餵養,並定期監測生長指標以做出個體化餵養方案選擇,生長指標達到生長曲線圖的25~50百分位左右(用校正年齡),方可轉換成普通配方。
研究也顯示,對於採用早產兒出院後專用配方餵養及足月兒配方餵養的早產兒,分別在出院時、餵養5和10個月時測量體重,以生長指標≤生長曲線第10百分位視為EUGR,餵養5個月時EUGR發生率分別為32.14%及48.00%,餵養10個月時EUGR發生率分別為7.14%及40.00%,說明早產兒出院後專用配方餵養效果較好,在餵養10個月時大部分能實現追趕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