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董元奔古典情懷

    東吳不像魏蜀兩國,東吳從無統一天下之志,必然守成,守成則就坐吃山空,國力逐漸衰落,國衰則君慌,慌亂則出昏招。

  • 2 # 仙劍智明

    年輕的孫權血氣方剛,敢和曹操打,和他指揮打是兩碼事,後來周瑜打贏了曹操,孫權自信心膨脹打逍遙津,結果成了孫十萬,回來後不是知恥後勇,聽不進正確的話。歸根究底,他早年順風順水,後來遇到挫折就放棄了。

  • 3 # 漫談偶記

    孫權是三國統治者中最長壽的。劉備63歲,曹操66歲,孫權71歲。加上孫權年少繼承父兄基業。所以實際作為東吳最高統治者時間很長。而且再孫權的帶領下,東吳能夠長久的偏安一隅。稱帝23年,應該說是成績斐然的。像這樣的人晚年疑心都很重,比如說晚年的曹操,容不下荀彧,孫權晚年也大開殺戒。最著名的就是派人罵陸遜,逼得陸遜自殺。要知道陸遜可是讓劉備兵敗夷陵的一大功臣。可見伴君如伴虎呀。劉邦晚年也殺韓信,殺彭越,殺秦布。誰知道孫權到底是不是裝瘋賣傻呢,難說。

  • 4 # 楓葉滿山4

    大凡人都在年輕時候躊躇滿志,壯志未酬的樣子。遙想當年,孫仲謀無覓處!“生子當如孫仲謀,就連曹操也有這樣的感嘆”,可見孫權在當時也是意氣風發。再回看當年赤壁之戰,當時荊州不戰而降,曹軍揮戈南下,大有一掃江南之勢,江東主戰主降者爭得面紅耳赤,拋開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情況,來看一下孫權當時的決斷背景,赤壁之戰前的孫劉聯軍抗曹倡議者是魯肅和諸葛亮,而元老級張昭和眾謀士主降,孫權意不能決,最終為了不受制於人(不想當公和侯,還是想稱王稱帝)的思想有了抗曹的動力。隨後有了周瑜程普黃蓋韓當的給力才下定決心抗曹。這就是當時孫權敢打赤壁之戰的狀況。而說到孫權年老時昏招頻出這有待商討了,孫權建安五年掌管江東時已二十,到建安二十四年破荊州時已四十四歲,此後發生了降魏,夷陵之戰等等系列事件,並沒有看出什麼昏招頻出,也許他的所謂昏招出現在了內部人事整和上吧。七十一歲去世在那個年代算是高壽了,觀其一生會忍辱負重,會用人有勾踐之材,但年老好多疑忌且好殺,也許年事已高患了老年綜合症昏了頭吧,我們無從稽考,也沒必要深尋了。謝邀了,愚見見諒!

  • 5 # 經典老劇場

    人是環境的產物,隨著時間環境的變化,人也會變的,每個人都一樣,不只是孫權。就比如說在古代出現的一些大貪官大奸臣,他們起初也是百姓的父母官,兩袖清風;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也漸漸地成了貪官奸臣。一樣的道理,“不忘初心”這簡單的四個字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

    孫權三十歲不到就敢和曹操打赤壁之戰,說明孫權並非等閒之輩,如若換作其他人可以就會望風而逃;遠的不說,就說三國時期的荊州刺史劉琮,其父劉表死後劉琮接任荊州刺史,曹操攻打荊州時他就是不戰而降,並非沒實力而是沒膽,所以敢不敢先要有膽量。曹操得了荊州後痛罵劉琮:你有騎兵5萬,步軍10萬,水軍18萬,共計33萬大軍,錢糧數百萬,足可供應一年有餘,竟然不戰而降!

    透過和劉琮的對比就可以看出孫權膽識過人!另外從幼時的孫權也可以看出他的膽識超出常人,公元191年,孫堅奉命征討荊州刺史劉表,不幸戰死;年僅9歲的孫權親入敵營討要父親屍體,如果換作其他9歲的孩子恐怕只會哭鼻子了。所以說從這孫權的膽量和氣魄上來看30歲不到的他是敢和曹操打赤壁之戰的。

    至於他為何在老年時卻昏招頻出,可能就是因為老了;俗話說:老糊塗,老糊塗;人的年齡一大就會犯糊塗;到了晚年,孫權貪圖享樂變得昏庸起來,常常飲酒作樂,還要求大家必須得喝盡興。如果誰喝醉了,就往臉上噴水,等清醒後繼續喝。張昭就曾勸道:“當年紂王作酒池肉林,每日飲酒作樂。加速了商朝的滅亡。而今主公如此,豈不是在效仿商紂?”孫權被說得啞口無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比張常寧的氣質型美女,王佳敏更偏向於什麼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