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庫41
-
2 # 肛腸主任醫師任毅
艾灸是中醫傳統治療方法之一,艾葉、艾絨燃燒時產生的氣體,不但可以驅寒,還可以起到活血行氣的作用。使用這種方法配合針灸、湯藥可以對一些疾病起到治療效果。但是,單純依靠艾灸,想要治癒結腸炎,可能性較低。因此,結腸炎患者應該將艾灸作為輔助治療。
結腸炎可由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原蟲等生物引起,治療要針對具體病因,儘早控制疾病的症狀,防止復發,必要時需要配合手術治療。在保證正常治療方案的同時,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艾灸,對結腸炎的恢復是有一定幫助的。至於說結腸炎應該艾灸什麼穴位,這個要諮詢中醫師了。
-
3 # 中醫傳統療法
中醫對慢性腸炎的辨證要點:
1、辨病緩急:慢性洩瀉發病緩慢,病程較長,遷延日久,每因飲食不當,勞倦過度而復發,常以脾虛證為主。或病久及腎,出現五更洩瀉,腰膝怕冷,是命門火衰,脾腎同病,治療則脾腎同治。
2、辨病重:一般洩瀉,若脾胃不敗,飲食如常,多屬輕證,預後良好。若洩瀉不能食,形體消瘦,洩下無度;或久瀉滑脫不禁,致津傷液竭,則每有亡陰、亡陽之變,多屬重證。《中藏經》說:“病洞洩不下食,脈急則死。”可見能食與不能食,對於權衡洩瀉的輕重有重要意義。
3、辨寒虛:凡病程較長,腹痛不甚,腹痛喜按,小便利,不渴,多屬虛證。糞質清稀如水,腹痛喜溫,畏寒脹冷,頑固不化,手足欠溫,多屬寒症。
4、辨兼挾症:瀉而兼有惡寒自汗、發熱頭痛、脈浮者,為挾風;洩瀉發生在炎夏酷暑季節,症見身熱煩渴、頭重自汗、脈濡數,為挾暑;洩瀉而兼脘腹痞悶,噯腐酸臭,為挾傷食。
四、中醫對慢性腸炎的辨證:
中醫認識:認為結腸炎大多為溼熱壅結、脾腎陽虛、氣血兩虛、氣滯血瘀、飲食失調、勞累過度、精神因素而誘發。
1、脾胃虛弱:久病不愈或寒溼之邪困阻中焦,使脾胃虛弱。脾為中土,喜燥惡溼,主運主升。胃乃腑臟,喜潤惡燥、主受納主降。兩者相輔相成,一納一運,燥溼相濟,共同完成吸收轉運水谷功能。今脾胃虛弱,清濁不分,升降失和,致氣機逆亂,致水反為溼,谷反為滯,溼滯內停,腸腑混濁而下,遂成本病。
2、腎陽虛衰:腎為先天之本,又為命門之火髒,主一身陽氣,具有溫煦、氣化、推動氣血、臟腑的功能。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脾陽得不到陽氣的溫煦,致脾腎陽虛,陰寒積盛,胃關不固,中氣下陷,運化失司,久瀉不止,疼痛纏綿,致發本病。
所以應該針對不同分型選取不同穴位進行艾灸,除了艾灸脾腧,關元,足三里,大腸腧神闕,胃腧等穴位,還應該艾灸腎俞,命門等溫補腎陽。
-
4 # 中西醫林醫生
艾炙神闕穴可以治療結腸炎。
古時候,殷商時代一個人叫太乙真人,傳說他活了八百多歲,他的秘訣就是艾炙神闕穴,可見神闕穴的延年益壽作用之強。
神闕穴位於人體肚臍,是腹部的核心,也是人體的黃金分割點,更是人體與母親連線點,艾炙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作用,可以治療很多腹部疾病,其中就包括腸炎、腹瀉及便血癥狀。
回覆列表
應該艾灸肚齊眼中醫稱神厥穴位能通五臟六腑也包括三焦經脈暢通,用艾灸條艾灸功能溫經散寒疏通氣血暢通等等和三焦暢通等等,結腸炎主要是胃腸道內的溼熱瘀積所致,導致胃腸道氣瘀化火照成的各種痛疼等等,目前最好的辦法之一艾灸,還有純中藥外敷穴位治療是最好的治療,一般中醫沒用過對各方面掌握不好,效果就不好了,所以艾灸疏通效果也行,就是慢點,一般人告訴它就會用方便等等,經常吃綠皮大蘿蔔生吃往下順順氣,大蘿蔔還助消化等等,等到經常放屁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