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靜看風月

    《盲井》這部電影是根據老舍文學獎獲獎作品—劉慶邦的《神木》一書為原型改編的。是一部反應了低層窮困人民真實生活和人性的現實主義作品。主要講述了煤礦中唐朝陽和宋金明兩個礦工通過謊稱一起做工的同伴為親戚,而後通過在漆黑的礦裡將同伴殺害,由此騙取煤礦老闆撫卹金用於自己,最後因果報應之下,唐朝陽因為宋金明一再推脫殺害目標人物元風鳴而心生歹意謀害宋金明未果,結果兩人都葬身於煤礦之中,撫卹金最後歸於其二人殺害的前一個礦工元某之子。

    影片所講的無疑又是一個悲劇,唐朝陽和宋金明都是來自農村,一個被人們歧視的人群,我們很難說他們在心理上是犯罪者,雖然他們殺了人,當他們坐在麵館裡面,談論著貪官被槍決的訊息,還是那樣地大快人心。由此應該說是金錢扼殺了他們,成為了金錢的奴隸,更確切地說是生活把他們扼殺了。他們有很多優點,對家人的照顧,也有著農民本身的吝嗇和小氣。他們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單純影片所帶來的燦爛生活,他們要生活,要給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匯款被貼家用和學費,也要從平凡的生活裡獲得樂趣。

    當善良遇到金錢,我們很難說得清誰是誰非。作為觀眾,我們無法對他們太多苛責,殺人者農民,被殺者農民,當他們為生活所逼所到處掙扎的時候,我們根本無法想像他們的生活是如此黑暗。巨大的不公平給他們的選擇少之又少,無助的生活,本性的貪婪徹底將他們扭曲,人性裡面的惡逐漸上升到頭頂佔了上風。

    在一些人看來,因為錢財或因貪一時之快而走向犯罪的道路不值得,但卻沒想到這些人為什麼明知後果和代價還是要鋌而走險,沒有人天生喜歡犯罪的。這樣說並非為罪犯開脫,而是思考他們犯罪的原因是什麼?同樣面臨生活的壓力或窘迫的環境,為什麼有人能守住道德底線奮發向上,有人卻放任沉淪?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今日搬出孔子,有人說:“孔子是聖人,我們是凡人,我們做不到。”那麼當時是什麼情況呢?孔子之所以周遊列國就是因為自己國家的國君不重用他,孔子縱有大才而不得施展,歷經挫折無數,可說是個失敗者。但孔子並沒因此而頹廢不振就此墮落,而是堅守自己的學說並廣授弟子。那麼跟從孔子的人呢?如果他們不是孔子的弟子,也沒在有孔子這樣的人在身邊會怎麼樣?會不會也會像唐、宋二人一樣為自己活命而加害他人呢?如果唐、宋二人中有一人能不生噁心而有拼搏向上之心,這樣的悲劇還會發生嗎?

    由此可見,電影中所表現的有社會問題的一面,有人性脆弱的一面,也有教育的一面。一個人想要做什麼樣的人,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和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 2 # 刑天LOVE

    《盲井3》的故事並不複雜,主要人物是兩個騙子一個傻子,傻子由王寶強飾演。

    王寶強出場前,兩個騙子行騙成功後,其中一個悄悄扣了些錢才把剩餘贓款平分,之後相伴去冶遊。

    陰暗的房間裡,兩人中結束比較早的那個坐在一旁,一邊抽著煙,一邊心疼剛花出去的一百塊錢,不停地惋惜:這100塊錢乾點啥不好,給孩子多好…

    一個騙子,也可以是一個手頭並不闊綽的人,也生活在社會底層,也是一個心疼孩子的父親,同時也是個缺少自制力的男人。

    這樣的人物,可以說是有血有肉,他滿身罪惡,但卻是一個真實的人。

    觀眾可以且應當不贊同他的罪惡,但是他仍就比《心術》及許多主流影視作品裡的人物真實得多。

    騙子也有良心,這兩個騙子靠殺人行騙,在殺王寶強之前,那個惦記孩子的騙子決定請王寶強喝酒+冶遊,以彌補良心的不安。

    王寶強面對失足婦女時起初也是抵制,但終究是欲拒還迎,完事後表面上大義凜然,暗地裡笑得合不攏嘴。

    魯迅先生說的好,假名儒不如真名女支。

    真實,即便是猥瑣,也可以被原諒,縱然是罪惡,也能夠被理解,並引人深思。

    由此反觀主流影視,那真是虛偽無恥得一塌糊塗。

    虛假的高尚惹人反感,甚至讓人進而否定高尚本身。

    我一再強調,人不是不可能高尚,但高尚不是天生以及憑空的,而是必須經歷一個和卑鄙自私鬥爭的過程。

    把卑鄙自私都藏起來,不會變得高尚,只會成為偽君子。

    年輕人應該問問自己,你是否已經踏上了成為偽君子的高速通道?

    想活成個人樣,得先問問自己敢不敢,直面自己的不完美不高尚,甚至卑鄙無恥。補充一點:為什麼我列舉的真實,總是與猥瑣相伴?

    那是因為高尚長期和虛偽綁在一起,真實的高尚已經很難自證清白,反倒要揹負偽君子的罵名。盲井的故事並不複雜,主要人物是兩個騙子一個傻子,傻子由王寶強飾演。

    王寶強出場前,兩個騙子行騙成功後,其中一個悄悄扣了些錢才把剩餘贓款平分,之後相伴去冶遊。

    陰暗的房間裡,兩人中結束比較早的那個坐在一旁,一邊抽著煙,一邊心疼剛花出去的一百塊錢,不停地惋惜:這100塊錢乾點啥不好,給孩子多好…

    一個騙子,也可以是一個手頭並不闊綽的人,也生活在社會底層,也是一個心疼孩子的父親,同時也是個缺少自制力的男人。

    這樣的人物,可以說是有血有肉,他滿身罪惡,但卻是一個真實的人。

    觀眾可以且應當不贊同他的罪惡,但是他仍就比《心術》及許多主流影視作品裡的人物真實得多。

    騙子也有良心,這兩個騙子靠殺人行騙,在殺王寶強之前,那個惦記孩子的騙子決定請王寶強喝酒+冶遊,以彌補良心的不安。

    王寶強面對失足婦女時起初也是抵制,但終究是欲拒還迎,完事後表面上大義凜然,暗地裡笑得合不攏嘴。

    魯迅先生說的好,假名儒不如真名女支。

    真實,即便是猥瑣,也可以被原諒,縱然是罪惡,也能夠被理解,並引人深思。

    由此反觀主流影視,那真是虛偽無恥得一塌糊塗。

    虛假的高尚惹人反感,甚至讓人進而否定高尚本身。

    我一再強調,人不是不可能高尚,但高尚不是天生以及憑空的,而是必須經歷一個和卑鄙自私鬥爭的過程。

    把卑鄙自私都藏起來,不會變得高尚,只會成為偽君子。

    年輕人應該問問自己,你是否已經踏上了成為偽君子的高速通道?

    想活成個人樣,得先問問自己敢不敢,直面自己的不完美不高尚,甚至卑鄙無恥。補充一點:為什麼我列舉的真實,總是與猥瑣相伴?

    那是因為高尚長期和虛偽綁在一起,真實的高尚已經很難自證清白,反倒要揹負偽君子的罵名。

  • 3 # 入戲三分之一

    《盲井》

    一部講述人性的電影

    電影是向大眾揭露煤礦工人中黑暗的一面誘騙同鄉,親戚,朋友到礦上打工,然後將其趁其不備殺害,然後偽造成礦難,最後冒充家屬,要求礦方賠償的故事。

    個人感覺

    表達了,世上還有很多我們沒有看到過的陰暗面,有些輕賤生命從中獲利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防人之心不可無。

  • 4 # 我就是取名廢

    該片改編自著名作家劉慶邦的中篇小說《神木》,而題材來源則出自於當年的三起礦洞詐騙殺人團伙案件。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導演李楊可以說是冒著生命遭受威脅的危險,走訪大半個中國的大大小小的煤礦,傾注了他的很多心血。摸著自己的良心,讓他堅持了下來。

    由於電影題材的原因,電影未能與內地觀眾見面,但這並不影響電影的巨大影響力。正是從藝術審美的角度對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進行精準的把握,讓很多人改變了對底層人的固有印象。當然,從電影圓滿的結局來看,不管是出自於同情還是良心使然,以真實化的風格化解觀眾內心的困惑和憤怒,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難能可貴了。

    正是這樣一個真實而震撼的華語片,以寫實、犀利、貼近現實的風格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因為過於真實,讓這部電影存在一些爭議,從電影的角度來看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不僅豆瓣評分高達8.8分,而且導演李楊憑藉這部作品在2003年舉辦的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傑出藝術成就銀熊獎,成為中國內地導演在世界電影舞臺上獲得的至高榮譽。

    這部電影反映了早期採煤業的真實現狀,在頻發的礦難和謀財害命犯罪行為的緊密聯絡中反思人性,為我們展現出這個世界的另一面,發人深省。

    影片是對礦工這個社會底層群體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充斥著人性深處的黑暗和良知的覺醒,更多的是觸目驚心的細節

    一位有著道德良知和社會責任感、甚至有點偏執的導演,用生命拍了這部戲,深入底層社會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用紀錄片式的影像展現小煤礦以及礦工的工作和生活場景,讓人看著既揪心又氣憤。其實,底層人群的悲慘生活,導演已經簡單直接地記錄下來,並沒有刻意地進行藝術化效果的處理,直觀寫實。

    無數新興的小煤礦,本來給很多礦工掙錢養家餬口的機會,最後卻成為很多人的噩夢,這裡面的利益紛爭,連同違背道德良知和觸犯法律底線的行為,成為赤裸裸的關於凶殘人性的探討。就好比這樣一句話比喻得非常貼切:比煤更黑的是人心。

    弱小的生命在精心設計的騙局之下突然消逝,連同肉體被埋進煤層,真相從此被隱藏。導演以一個同情弱者,反映現實的立場呼喚良知的覺醒,用晦澀和隱忍的鏡頭語言引導人們進入人性深處的黑暗面。在觸目驚心的細節描寫中,凸顯粗糲、殘忍和黑暗的一面。

    死裡逃生的少年、喪盡天良的礦工、良心覺醒的同夥,在金錢利益和人性善惡中形成一場賭局,暗含命運的最終歸宿

  • 5 # 說客人

    《盲井》是根據《神木》 改編。

    《神木》是獲得老舍文學獎的一部小說,但並不出名。

    《盲井》象是一部紀實電影,晃動的鏡頭顯得真實而平靜。沒有絲毫粉飾,如果不是主角的存在,往往讓人產生不是電影的錯覺。

    具體的《盲井》的情節是:兩位礦工——唐、宋以親戚的名義把其他礦工騙下礦井然後殺害領取賠償金。尋找目標的過程中他們找到一個年僅16歲的小孩——元鳳鳴。在礦井裡生活的時候由於礦主的精明,二人遲遲下不了手,這使得鳳鳴跟唐、宋二人有了接觸的時間。宋因為家中有個正在讀書的孩子,因此對鳳鳴有了情感上的認同。其中鳳鳴在工作閒暇時看書等細節也做得很充分。

    三個人的關係中,鳳鳴是待宰的羔羊,身在虎口卻渾然不覺,為了感激“二叔”(宋)給他找到了工作,生活中他處處為宋著想。

    可以說在情感上鳳鳴已經把宋當成了真的“二叔”,而在這個過程中,宋也逐漸“入戲”。極具戲劇色彩的是鳳鳴的父親也曾經是唐、宋二人的犧牲品。

    宋對鳳鳴始終存在著愧疚之心。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身上最為原始的淳樸。

    宋在跟唐爭論該不該對鳳鳴下手的時候找過很多個理由,其中包括已經殺了他父親,再把他殺了等於斷了人家香火,要喝送行酒,以及帶鳳鳴去找妓女等等等等。

    鳳鳴的出現喚醒了宋心底沉睡多年的良知。一個初出校園的孩子,用最為真摯的感情融化了一顆堅冰包裹之下的心。

    他們帶鳳鳴去找妓女,鳳鳴死活不從,宋便威脅他說這是在放鬆自己。

    鳳鳴在脅迫之下擁有了“完整的人生”,然而這在他的心理上卻產生了陰影,一個善良的孩子是不允許自己做出這種事的,鳳鳴哭訴“自己是壞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星不紅了,他們都去做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