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良人一品

    張弘範,1238年(窩闊臺秉政期間)出生於蒙軍控制區的保定定興縣,此時金朝已亡國四年啦。

    隨蒙軍南下攻宋

    張弘範有謀略,善騎刺,可謂蒙古滅宋的急先鋒。自“破襄樊、下郢漢”直至“收福建、平嶺南”,其作用均舉足輕重。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張弘範隨丞相伯顏參加襄樊爭奪戰。面對城高池深的堡壘,其進獻水路夾擊,先破樊城,以使襄陽內無力自守,外無援兵的建議。經艱苦鏖戰,樊城被破,守將範天順戰死,襄陽守將呂文煥則獻城以降。自此南宋門戶洞開,崩潰幾成定局(襄樊保衛戰歷時近六載1267—1273,終因孤城無援而失敗)。

    後張弘範循漢江入長江,率步騎沿南岸東進,配合水師破宋軍於丁家灣(安徽銅陵東北)。1275年三月元軍至建康(今南京),都統徐王榮以城降。後張弘範又隨董文炳等組成左路軍,率水師經江陰,由海路趨澉浦(今浙江海鹽),迂迴包抄宋都臨安,迫宋廷投降。1276年初,在謝道清太皇太后的主持下,6歲的宋恭帝趙㬎xiǎn退位投降(當日陳橋驛裡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知三百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至此宋元戰爭已進入掃蕩宋軍殘部的歷程。張弘範率軍分道南下閩、粵,依靠佯動憊敵、乘虛攻擊之法推進迅速。

    其父張柔與南宋的淵源

    說起張弘範,必定要提及他的父親張柔。張柔在蒙軍南下河北時,聚集鄉鄰親族數千家結寨自保,而其兵敗易縣紫荊關狼牙嶺後即叛金降蒙。張柔與南宋還有一段值得回味的淵源:

    時間回溯到1233年的蔡州城(河南汝南),此時金哀宗正被蒙軍元帥塔察兒圍困於此。而南宋江陵府副都統制孟珙、襄陽府守將江海率領的兩萬軍士和30多萬石糧食,亦應同盟之約進抵蔡州城。慘烈的攻堅戰中,張柔被金軍鐵連槍勾住,眼見性命難保。孟珙迅疾衝出,飛劍斬斷鐵鉤,救得張柔一命。此戰過後,金國灰飛煙滅。可以說如果沒有南宋的聯蒙滅金,張柔或已死在蔡州城下,自然也就沒有張弘範什麼事兒啦。因為張弘範在蔡州戰後四年出生,時張柔已49歲有8個兒子。其成年後即子繼父業隨蒙軍南下攻宋(下圖3——張柔塑像)。

    崖山海戰的搏殺

    臨安降敵前夕,恭帝的異母兄弟趙昰shì、趙昺bǐng在駙馬都尉楊鎮等護衛下逃亡福建。1276年8歲的趙昰在福州即位。誰承想僅年餘,趙昰即在海上漂泊時遇颶風驚悸成疾而亡,時年7歲的趙昺登基,改元祥興,移居崖山海域避難。

    崖山,位於今廣東新會南約50km,其地東為崖山,西為瓶山,兩者如一座門束住海面。宋軍統帥張世傑寄希望憑此天險長期堅守。一時間,崖山海域雲集的官兵和民眾達二十餘萬。此時南宋的陸上勢力已宣告覆滅,標誌是奉命赴江西督師的文天祥在轉戰五坡嶺時(廣東海豐附近)被生擒活捉。崖山即將直面元軍攻勢。

    這一次張弘範被任命為征討崖山的元軍艦隊主帥。其根據宋軍艦隊集結死守,無機動能力的弱點,聯合西夏後裔李恆所率艦隊,一南一北鎖住海灣口,並以陸軍斷絕宋軍飲水通道。十數日以後,張弘範乘漲潮時以強勁兵力對缺乏補給的宋軍發動了凌厲攻勢,輪番的衝擊下,宋艦紛紛降下旗幟投降。戰後統計,被元軍繳獲的船隻高達800餘艘,佔宋軍總數的八成。用一句話總結:昨朝南船滿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宋軍統帥張世傑“乘昏霧逃去”,然卻遭遇颶風致翻船溺水而亡;43歲的丞相陸秀夫則揹負著8歲的趙昺,在無力迴天的悲愴感中投海自盡,隨行的近十萬民眾亦相繼跳海殉國,此真可謂最慘烈的亡國絕唱!

    大概是畢生的征戰耗費了大部精力,崖山戰後僅一載,張弘範即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至元十七年(1280),張弘範病逝,享年四十三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蚊香在室外,放在哪個位置效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