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皮皮陟

    首先如果是兩到三歲的孩子,我建議不要進行溝通因為這麼大的孩子價值觀是非觀都沒有形成!當然我更不建議去打孩子,因為暴力永遠是最差的選擇,你可以在生活不經意中去影響他!一個習慣的形成是長時間潛移默化的,孩子不聽我覺得主要責任還是在於大人,想讓孩子聽話一定要先改變自己!

  • 2 # 弛哥說

    如何能讓孩子在家也認真聽話?

    成長環境的重要性

    為什麼把孩子送到國外,不久孩子就會說該國的語言?顯而易見,環境使然。

    為什麼家長把孩子送到名校,成才的機率會很高?也是環境使然。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學習不好,淘氣,違反紀律等等等等,簡直就是不勝列舉。但遇到了問題,如何讓ta去改正,個人認為需要給ta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那麼問題來了:良好的成長環境是怎樣的環境?

    除了就讀名校,廣泛培養興趣愛好,以及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補課以外,家長平時的教育方式也是“良好的成長環境”構成的重要因素。

    耐心細緻的說服教育就一定是正確的教育方式麼?個人認為的確如此,但是需要一個前提條件:能夠讓孩子理解說服教育的內容,並得到ta的認可,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講一個親身經歷

    父母從小就教育我“物品用完要歸位”,瀋陽話講“東西從哪拿的放回哪去”。我也照樣炮製,經常和兒子說“東西從哪拿的放回哪去”,但是效果幾乎沒有。幾次下來,因為他亂扔玩具的事甚至動過手打他的情況都有。我開始反思,是我的方法不對還是過於急功近利,反而欲速而不達,沒有任何教育效果。最後我發現是兒子的理解能力沒有跟上我對他教育的速度,簡而言之他沒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導致教育效果幾乎為零。

    我把兒子叫到身邊,給他看我們家的生活用品,剃鬚刀、牙刷等等。

    我問他“你知道為什麼要用完之後歸位麼?”他回答“東西從哪拿的放回哪去”。

    我說對,這是你需要養成的習慣;但也不對,那不是根本原因。

    兒子問我“那為什麼東西從哪拿的放回哪去?”

    我回答他,“就是這個為什麼才是根本原因。你喜歡你的玩具麼?”他回答喜歡。

    我又問“每次你玩過了之後隨便一丟,能不能每次都記住丟到哪裡了?”他回答不能。

    我接著問“那你下次想玩你喜歡的玩具時,能不能找到它呢?”他回答不能。

    我告訴他:爸爸媽媽把自己的東西用完之後都會放回到原來的位置,是為了下次用的時候能夠快速找到。而他的東西和玩具如果亂丟亂放,以後想玩的時候就會找不到它。兒子點頭贊同,好像聽明白了。

    接下來,我陪他一起把他的玩具整理分類,並且指定了位置。(整整花了小4個小時)

    從哪以後兒子對於物品使用的習慣真的明顯好了很多,我也總結了經驗,遇事首先要孩子理解真正的原因,並取得他的認同,這樣的教育效果非常有效。另外就是“身教言傳”了。

    結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正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並不是強調“帝王將相其有種乎”,而是說明“身教”的效果要遠遠超過“言傳”,所以從今天開始改變之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多多用身體力行來感染並教育孩子,相信不久你的孩子就會像你想象那樣認真聽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有多少人可以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