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onyli6

    這個問題屬於不確定問題。不確定問題的特徵就是不存在公認的價值觀或基本共識。啟蒙時代之前教育家一致認為教育最終目標是培養上帝的信徒,啟蒙時代早期教育家認為是最求道德的生活,到了工業革命時代則成為培養現代化標準化產業工人,19世紀弘揚的是個性發展,進入20世紀更加強調以人為本。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教育目標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勞動者和接班人。這裡談的僅僅是教育界內部對這個問題看法都有這麼多的演變或者說爭論。在教育界外部,更難以存在共識,比如不同階層家長對此訴求不同,去國際學校就讀的看重的是其西方文化的影響和自然自由的教育目標,去精英學校就讀的希望實現社會階層升遷的抱負,去民辦學校就讀的希望減輕應試教育的影響,更多去公辦教育的就讀的則希望改變底層身份的期待。產業界多年前都一直呼籲教育要能培養學以致用的勞動力,控訴學校課程空疏陳舊,學用脫節。你會發現,家長和企業家的訴求很少考慮教育終極目標,而是實用主義的思想,這一點和古往今來的教育家理想截然不同。總之,教育供給側必須豐富來滿足家長多元選擇需求,不能一刀切的規定教育最終目標。

  • 2 # 江湖孤影風雨故人

    除了最基礎的通識教育外 尤其是身心健康的修身部分 每個人都應該達到一定的目標 起碼應該清晰的認識到身心健康和生命能量的意義 熟練掌握全面的能量提升和維持技巧 才能保證愛好和其他教育目標的實現 錢學森先生為什麼可以建立功業 能經受各種考驗 又能健康長壽? 原因就在於他在高中階段習練了養生氣功 不但從傷寒病中徹底康復 甚至得到了樂趣享受和功夫 從而堅持一生 一生開掛 正如一個學校的校訓 順天致性(明心見性) 一樹百穫 正是錢學森之問的答案 所以說必修課要有要求 選修課充分開放 有規矩也有自由 相輔相成 沒有矛盾

  • 3 # 流量的小漢

    在目前國內的教育環境下,個人認為分兩步走。

    一:在基礎教育階段。指的是小學到高中階段。應該整體兼顧,同時發揮自己長處精通學好一兩學科,這樣才能使整體成績在周圍同齡人中保持靠前,也有助於個人在此學習階段的信心建立。

    二:在進入大學往後學習及深造階段。此階段以擺脫整體成績為王的社會與家庭環境輿論影響,可以大展手腳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更容易做出成果,當然,大學考試別的學科也要稍微花點功夫,別掛科哈

  • 4 # 論生存實戰

    您說的這個全面發展和揚長避短,實際上並不衝突,中國中小學基礎教育的政策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是什麼意思呢?透過教育使我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體力,審美,實踐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提高,這幾個方面是孩子成長和適應社會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發現孩子感興趣的東西,重點進行引導,由興趣轉變為特長,進而探索孩子長大後可能從事的事業。

    當前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出發點上存在這麼幾種現象:一種是技多不壓身,萬一以後用到了呢;另一種是我家的孩子比別家的孩子學的特長少,就失去了競爭力。我個人感覺有一到兩個特長即可,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對社會分工有了細緻、明確的要求,只要我們的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進行長期深入的研究,就一定會取得成績。

    只要我們學習滴水穿石的專注和堅韌,盯住一點持續發力就一定會厚積薄發,實現孩子成龍成鳳的目標。

  • 5 # 喬雙宏

    首先要把孩子培養成人!現在的教育只管教才不管教德,教育還是要講德智體全面發展,不能像現在把孩了教成畜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趙孟頫的《與山巨源絕交書》是最好的作品沒有之一,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