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坤坤看看
-
2 # 天中優選
近兩年農村一直在議論國家要收地土地流轉,其實農民也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年輕人出去打工掙錢,老一輩在家種地。但是老輩人年紀大了,已經快乾不動了,年輕人不想幹農活。慢慢的就會有人想辦法把一個村的土地整合一起,在我們這叫包地。不過他們包地給的價格太低了,一畝地一年超不過500元,現在家裡孩子打工老人沒有勞動力的家庭已經把地包了出去 ,價格是低了點但是打工收入可觀也就不在乎了。我們這已經有公司和政府合作整合一個村土地,打造優勢產業。每畝土地1200左右,農民還是很積極的。畢竟種一畝地出去成本也就賺1000快左右,不種地了有的可以乾點其他的零工,最起碼夠在家帶孩子的花銷。如果政府聯合有實力的想在農業發展的企業,土地整合流轉還是很快可以實現的。
-
3 # 希望之光95405892
現在多是一家一戶,每家都有幾塊地,很分散,現在糧油價格都很低,有好多農民都不願種地了。
只有組織起來,規模經營,才有出路。
-
4 # 農業機械專家
小農想轉變大農,首先要轉變思想,以誠為本,目光短淺,成不了大氣候,多學習先進經驗,走出去,學回來,
我從事農業機械多年,看見過好多成功的農民,利用一些先進的平臺,把小農的帽子摘了,
不要等靠要,政府也是根據先進的,成功的經驗引導農民,
千萬不要盲目擴大生產,在於精
小農戶向大農戶轉變?那小農戶是什麼樣子。透過5年從事農業領域經驗,與農戶們打交道的這幾年,小農問題先 從“兩塊地”這個現象說起。
自留地裡的蔬菜糧食不上農藥化肥,供給自己吃。大地裡的農作物,藥物濫用,盲目追求產量和外觀,這賣給消費者去。這是小農現象之一。有次邀請合作的村民到家裡吃飯,基本只吃米飯,其他肉啊菜啊都不動,我很奇怪怎麼不吃?原來他們知道城裡這些肉啊菜啊得用多少藥才出來的,所以自己不吃。有點諷刺吧,互害模式已經到如此地步。
小農現象二是,算小賬,顧眼前,缺少契約精神。比如你說一斤糧食給他5塊,多數情況一定得給你摻進來2兩碎的或者石頭粒進來。曾有一家媒體為扶貧支援某地農戶們銷售不出去馬上要爛掉的蘋果,本事好事,媒體造勢賣力推廣,而果農們見到銷售形勢轉好了,趕緊坐地起價還不算完,而且還得是把已經爛掉的果子塞給銷售方強買強賣了。如此這樣本好心的一個事兒,最後銷售公司因為要墊付高額收購成本,以及客訴賠付,硬是給公司整黃了。前幾日又看到一個幫助賣橙子的,也是類似原因,最後客戶收到好多都是爛果。類似事件不會太少。
那為什麼會有小農意識?中國農民在幾千年來的農耕文化中他的形象一直是樸實的,勤勞的,卻也是最窮困的一個階層,受到的剝削壓迫和苦難最多。也就導致農民所受的教育有侷限,小農意識是普遍存在的。他們需要的是見到現錢,一竿子買賣敲定最好。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農民自發去解決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問題是很難的。這裡需要有組織,對農民進行社會化的培訓。想從小農轉向大農需要幾方面的努力:
一,要有政府支援,政策開放,讓更多機構願意參與到農業中,惠民惠商。
二,要有更多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組織加入進來,為農戶散戶提供更好的技術培訓,更多的銷售渠道保證。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解決村民生計。
三,要有更多年輕人願意迴歸農村,從事農業。少點玩票心,踏實耕耘。
四,要有更健康更理性的市場環境,消費者的意識進步了,需求理性了。
才能共同營造出一個好的農業迴圈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