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漫談小學教育

    ——“儘管美方宣稱帳篷內有空調、條件不差,但不少人批評這仍然無法提供孩子們成長所需的親情、教育和醫療環境。得州眾議院民主黨籍議員瑪麗岡薩雷斯在社交媒體上說,帳篷並非適合孩子生存的環境,‘也無法安排足夠數量的心理諮詢師和醫務人員幫助這些孩子’”。

    報道的這件事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但你想過一問題嗎:為什麼美華人對孩子從父母身邊帶走,還管吃管住,住著有空調的帳篷,條件很好,也還是激起民眾的強烈抗議呢?想想我們國家每年有多少兒童被強制分離。美華人是小題大做嗎?不是,是他們明白,孩子從父母身邊帶走是對兒童精神上巨大的傷害。父母與兒童分離在我們國家已是司空見慣,是啊,我們是不得不分離,我們要生活,要掙錢。

    你問過孩子在與你分離的感受嗎?就這件事,我曾詢問過一個當年也是留守兒童的孩子,他幽幽地說:我感覺被父母拋棄了,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自己不好,父母不愛我不想要我了?

    我問:你覺得對你現在有影響嗎?孩子說:不清楚,但應該潛意識裡還是有點影響吧。

    從他感傷的表情,我覺得我們都忽視了孩子當年的心理感受,覺得幾歲的孩子不用跟他解釋將要分離的原因,如果解釋,如果跟他打招呼,他就更加糾緾不清,浪費時間,而且搞得心裡很難過。走就走了,甚至為了避免他哭哭啼啼,就偷偷地走了。

    留守兒童即使長大了,理解了父母當年的做法,但是那童年突然與父母分離的經歷還是象在生長的精神之樹上猛砍了一刀那樣,雖然後來和父母團聚了,傷口癒合了,但那個癒合的傷口之處總是脆弱的,跟沒被吹過刀的精神之樹相比,總是缺少點韌性和剛性。如果測試精神支柱這根梁能夠撐起的最大重量,精神上受過傷的孩子必然相對要差一些,因為砍過刀有過傷口的樹怎麼能跟沒砍過刀的樹比結實度呢?當然,一般壓力情況下,都是看不出有什麼不同的。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有一個新來的同學,她很少和別人交往,總是獨來獨往,悶悶不樂。後來,我主動接近她,慢慢取得了她的信任。她跟我說:她出生後就送到外婆家撫養,直到上學才接回媽媽身邊。雖然回到自己的家,她覺得家人都很陌生,跟媽媽的關係也不好。她知道媽媽是自己的媽媽,也疼惜自己,但是內心對她沒有親近感,自己也沒辦法改變。當時,聽了她的傾訴,我很為她難過。

    如果可能,我希望我們的家長都能夠把孩子帶在身邊撫養,政府和社會也能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回到父母身邊成長,因為孩子不僅僅是家庭的,孩子更是國家的,他們是民族未來的希望和棟樑,他們的精神受到傷害就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和棟樑受到傷害!!!

    美華人重視這個問題,不能容忍孩子與父母的分離,是因為他們更懂得孩子內在的精神需要以及這樣的分離對孩子的精神傷害。如果說我們以前是不得已把孩子留在異地,那麼隨著我們各方面條件的成熟,我們也要做到對孩子精神傷害的零容忍,堅決杜絕這種與孩子分離的情況發生。

  • 2 # 富士康歡哥愛遊玩

    這個肯定是有的,因為1至6歲的寶寶心理肯定是不成熟的,大家都知道留守兒童的問題多多,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多半愛哭,或者比較自卑。或者心理陰暗,或者脾氣暴躁等等。

  • 3 # 歪嘴小言

    1—6歲的幼兒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況現在有很多,對孩子心理有影響是肯定的,但不一定就有陰影。他們可能一樣能夠健康成長,就是有父愛母愛的缺失,這是用什麼辦法都無法彌補的。

    這樣的影響會不會留下陰影從而使孩子受到心靈創傷,跟他們所處的大環境是有關係的。這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學問題,請原諒我才疏學淺無法回答。

    總之如果生活還過得去就儘量多陪陪孩子吧,失去的童年是花多少錢都換不回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為什麼不看《快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