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生,說明寶寶在成長!
他得會分辨熟悉人的臉以及陌生人的臉,還得會對近期發生過的事產生短期記憶,再將人臉識別和記憶聯絡起來,才會出現“怕生”的表現。
通俗點說,就是寶寶要記得媽媽長什麼樣,記得媽媽和自己之前的親密時光,才會更喜歡和信賴媽媽,並且會害怕陌生人。
怕生,是動物的本能。
你在野外看見一隻猴子,猴子本能的反應,也就是我們的腦幹和杏仁核所主宰的反應,有三:逃跑、僵住和戰鬥。
陌生人也好,陌生環境也好,都充滿了未知的風險,這也是寶寶的可能。
題主說:
搬家和寶寶出現怕生的時間點雖然重合,但並非因果關係。
3歲以前的寶寶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即使和同伴一起玩也僅限於物理空間的一起,而非互動類的一起玩。這時候強行把寶寶丟到人多的地方,是不符合寶寶的社會和情感發育規律的。
寶寶目前的表現,更多是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的警惕。為了緩解他的這種陌生人焦慮,建議:
1. 媽媽和對方的親密來往
我家大寶小萌7個月時帶回老家過年,也是對姥姥姥爺不親乃至害怕,所以我們會在寶寶面前和老人親切地交談,上下樓時有一些扶著之類的肢體接觸,一起吃飯、逛街等等。兩三天以後,小萌就願意接納姥姥、姥爺了。
親密照料人對陌生人的接納程度,會讓寶寶也慢慢接納對方。
2. 提前告知接觸陌生人的計劃
那個春節我們走親串友之前,都會提前跟小萌講述接下來的計劃,要見什麼人,對方叫什麼名字,長什麼樣,可能會抱抱你或者摸摸你的小手等。別以為7-8個月的孩子聽不懂,他們是能懂的——安排好的串親戚,小萌就很配合;突發的,他就還是會怕生。
讓寶寶和陌生人慢慢熟悉,也會讓寶寶減少怕生。
3. 允許寶寶自己選擇是否要親密
我們希望寶寶和陌生人熟悉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不一定寶寶會接受。
有時候,對方一定要親臉、親嘴,或者滿嘴口臭、煙味、酒氣,都會讓寶寶不舒服——切記,這時候要果斷站出來,幫寶寶拒絕這類過分親暱。
這種事會讓寶寶更害怕陌生人,因為他不確定自己感到害怕和不適時,媽媽能不能及時保護自己,給自己安全感。
這時候千萬別包子,別慫哈。
最後我還想說一句,抱歉冒昧地翻看了題主的回答,得知寶爸剛出軌了——這大概也是突然決定要搬離以前住所的原因之一。
當家庭生活出現重大變故時,孩子的行為很容易倒退。
對於題主家的寶Bora說,目前不僅是陌生人焦慮,更是陌生環境焦慮——可能睡眠等等也容易出現異常。
題主和家人也要處理好這些關係,儘快從過去的泥濘中走出來——不管大人做錯了什麼,才8個月大的孩子是無辜的。
最後,建議題主多陪陪孩子,如果可以的話,再從舊的居所帶一些孩子熟悉的物件和玩具,都能幫助寶寶儘快適應新環境。
我家小寶小乖,11個月的時候跟我們去美國,我就給他帶了一支塑膠的小鴨搖鈴——每次出門他都要握在手手裡,否則就一直抗拒出門。
這支從小陪伴他成長的鴨子搖鈴卻成為他面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時,除媽媽以外(即使我全程抱著他,但難免會和別人說話,並不能一直全身心時刻關注他)最好的陪伴。
並且,這個階段很快會過去。要相信寶寶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
人生哪能不經風雨,願你和寶寶共同成長。
怕生,說明寶寶在成長!
他得會分辨熟悉人的臉以及陌生人的臉,還得會對近期發生過的事產生短期記憶,再將人臉識別和記憶聯絡起來,才會出現“怕生”的表現。
通俗點說,就是寶寶要記得媽媽長什麼樣,記得媽媽和自己之前的親密時光,才會更喜歡和信賴媽媽,並且會害怕陌生人。
怕生,是動物的本能。
你在野外看見一隻猴子,猴子本能的反應,也就是我們的腦幹和杏仁核所主宰的反應,有三:逃跑、僵住和戰鬥。
陌生人也好,陌生環境也好,都充滿了未知的風險,這也是寶寶的可能。
題主說:
搬到了附近沒什麼人的地方,平時除了公公婆婆我,寶寶接觸不到人,現在看到陌生人都怯生生的。搬家和寶寶出現怕生的時間點雖然重合,但並非因果關係。
3歲以前的寶寶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即使和同伴一起玩也僅限於物理空間的一起,而非互動類的一起玩。這時候強行把寶寶丟到人多的地方,是不符合寶寶的社會和情感發育規律的。
寶寶目前的表現,更多是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的警惕。為了緩解他的這種陌生人焦慮,建議:
1. 媽媽和對方的親密來往
我家大寶小萌7個月時帶回老家過年,也是對姥姥姥爺不親乃至害怕,所以我們會在寶寶面前和老人親切地交談,上下樓時有一些扶著之類的肢體接觸,一起吃飯、逛街等等。兩三天以後,小萌就願意接納姥姥、姥爺了。
親密照料人對陌生人的接納程度,會讓寶寶也慢慢接納對方。
2. 提前告知接觸陌生人的計劃
那個春節我們走親串友之前,都會提前跟小萌講述接下來的計劃,要見什麼人,對方叫什麼名字,長什麼樣,可能會抱抱你或者摸摸你的小手等。別以為7-8個月的孩子聽不懂,他們是能懂的——安排好的串親戚,小萌就很配合;突發的,他就還是會怕生。
讓寶寶和陌生人慢慢熟悉,也會讓寶寶減少怕生。
3. 允許寶寶自己選擇是否要親密
我們希望寶寶和陌生人熟悉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不一定寶寶會接受。
有時候,對方一定要親臉、親嘴,或者滿嘴口臭、煙味、酒氣,都會讓寶寶不舒服——切記,這時候要果斷站出來,幫寶寶拒絕這類過分親暱。
這種事會讓寶寶更害怕陌生人,因為他不確定自己感到害怕和不適時,媽媽能不能及時保護自己,給自己安全感。
這時候千萬別包子,別慫哈。
最後我還想說一句,抱歉冒昧地翻看了題主的回答,得知寶爸剛出軌了——這大概也是突然決定要搬離以前住所的原因之一。
當家庭生活出現重大變故時,孩子的行為很容易倒退。
對於題主家的寶Bora說,目前不僅是陌生人焦慮,更是陌生環境焦慮——可能睡眠等等也容易出現異常。
題主和家人也要處理好這些關係,儘快從過去的泥濘中走出來——不管大人做錯了什麼,才8個月大的孩子是無辜的。
最後,建議題主多陪陪孩子,如果可以的話,再從舊的居所帶一些孩子熟悉的物件和玩具,都能幫助寶寶儘快適應新環境。
我家小寶小乖,11個月的時候跟我們去美國,我就給他帶了一支塑膠的小鴨搖鈴——每次出門他都要握在手手裡,否則就一直抗拒出門。
這支從小陪伴他成長的鴨子搖鈴卻成為他面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時,除媽媽以外(即使我全程抱著他,但難免會和別人說話,並不能一直全身心時刻關注他)最好的陪伴。
並且,這個階段很快會過去。要相信寶寶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
人生哪能不經風雨,願你和寶寶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