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為自己的荒唐感到羞愧
-
2 # 生命解碼之易學堂
格物是孔子的“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的略語,就是把天地萬物分為一類陰一類陽,這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是天人合一的前提條件。沒有經過格物就不能做到天人合一。因此,孔子把知道格物的高階文化人稱為君子,把不知道格物的所謂高階文化人稱為文化小人或文化騙子。孔子非常痛恨這些文化小人和文化騙子,因為這些文化小人和文化騙子居然主導了傳統文化的走向,指鹿為馬、顛倒黑白,踐踏和玷汙了中華文化。所以,孔子上任七天便把既是文化小人又是文化騙子的代表少正卯殺掉。
-
3 # 塵谷行知
格者,正也。物者,事也,心之所感,心上之物。正心上之物以歸於正,即為“格物”。不多說了,實踐可不是空談,是真刀真槍地下一番狠工夫,非一日之功,請看文章。
-
4 # 胡功寶國學策劃
格物致知,乃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其是知行合一的前提,本義是透過探究萬事萬物之理而提升認知,圓滿智慧。從而達到,一念所發,謀求有功的境界。在實踐格物致知的過程中,是逐漸修正人心和大道相契合的過程,檢驗格物致知的標準是:建事日成,建兵日勝。
1.道,是生化一切並推動一切變化的本元。事與物是道散為形的承載,事物之理賦予其中而蓄之於德。格物,格取萬事萬物之生化,變化,存在的根由。致知,以格物之理為基礎,發現其規律,運用其規律,並以此來提升認知。
2.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人際因相互交涉而產生關係,世事因其功用而產生價值。 人參與一切以自己為核心的外圍,就是為了更好的和局外處理好關係。當一個個疑問在具體的實踐中消解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方法,就是格物致知的具體運用。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事物之理的探究和運用,是雙向反哺的過程。比如,解決一個問題有多種方法。但最合適的方法只有一種,經歷過了多種方法的嘗試後,自然就能知曉最合適方法是哪一種。用這樣的思維去處理相似的問題時,心神領會的感覺就是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捷徑。如此的積累與醞釀,認知的層次就會不斷提升。
4.不為則已,為之有成。檢驗一門學問的價值就是有用。人生,其實是一系列問題的串聯。把每一個問題都解決的很好,就是成功的人生。道在化生萬事萬物時,都有一個樞紐,叫天機。當人心透過修煉,和一個個天機相契合了,然後順勢推動。這叫,天人合發,無往不勝。透過對格物的不斷歷練,達到了由物入道的境界。如此,人心與天機相會。求謀,做為自然順人心,有所成。這就是,建事日成,建兵日勝的境界。
5.總論:思想是行動的開始,行動是思想的結果。由格物致知而衍生的知行合一,其實是格物和致知不斷契合到最佳狀態的過程。知與行相互作用的過程,就是行之果不斷反哺知之源的過程。這一系列的互動,牽引,發展,和變化,類似於太極圖的陰陽和合。最終圓滿的融合,就是心與道合的不二之境。
-
5 # 北京得明
格物致知,直白的說就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裡,最終實現最根本,最透徹,最真實性的認知。
這裡的格物,是指認知事物真相的漸進過程。
回覆列表
格物是什麼?人人謂之窮究萬物之理,或許有所本吧。而以我個人的經驗,正好相反,就是不研究任何道理,讓心脫離頭腦的鉗制,讓六根六塵相脫離,六根返源而致良知。格物就是根塵迥脫。老子的說法是天地聖人不仁以萬物百姓為芻狗。芻狗是擺設,雖姿態萬千,其為假象則一也。萬物百姓所蘊涵的道則沒有差別也。佛家曰諸法無我,諸行無常,亦謂此也。金剛經謂無四相亦謂此也。探究萬物即辨別分別萬物也,禪師卻說放下分別心,即格物致知之意也。然則訓詁此格字何謂也?讓萬物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按照各自的自由意志存在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