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藏叔

    這種書寫格式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代甚至更遠,在甲骨文同時代的通用書寫工具及載體是筆與簡。就簡來說,是竹片製成,豎條狀,並聯,收卷裝。加上古代的書案比較低矮細小,簡不能完全鋪開。寫的時候自然是由上到下更為方便,在加上中國字型本是上下型和左右型,由上到下,更符合字型的連貫性。

    而這個習慣,也影響到清末。

    清末西學東漸,很多報刊開始撰寫外文,這時候用傳統由上到下的漢字書寫方式去書寫或者印刷外文就很不合適了,於是知識界開始提倡漢字改革,改變豎行書寫方式,改用從左到右的橫寫排列。而隨後大量的“橫排”書籍,報刊的出現。而新文化運動的先驅陳獨秀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提倡改革。他說:“人目系左右相併,而非上下相重,試立室中,橫視左右,甚為省力,若縱觀上下,則一仰一俯,頗為費力。以此例頗,知看橫行較易於豎行。且右手寫字,必自左至右,均無論漢字、西方,一筆一勢,罕有自右至左者。漢寫右行,其法實拙。若從西方寫法,自左至右橫迤而出,則無一不便。”《新青年》發表了這封公開信,積極倡導“改革”。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漢字橫寫也漸漸被華人接受並沿襲至今。

  • 2 # 平頭哥飈知識

    眾所周知,我們現代人的書寫習慣裡,都是從左到右,寫完一行換另一行。可是知道看過古卷的人都知道,歷史上我們的書寫並不是這樣的形式。歷史上的書寫都是從上到下成列(當然,對聯上還是有橫寫的存在),從右到左的順序。這就很奇怪了,為什麼歷史上的書寫並有沿襲至今呢?古人又為什麼要這樣寫字呢?

    其實,這種書寫格式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代甚至更遠。在甲骨文同時代的通用書寫工具及載體是筆與簡。就簡來說,是竹片製成,豎條狀,並聯,收卷裝。加上古代的書案比較低矮細小,簡不能完全鋪開。寫的時候自然是由上到下更為方便,在加上中國字型本是上下型和左右型,由上到下,更符合字型的連貫性。

    至於為什麼由右到左呢,客觀上與簡作文字載體也有關係。世人大多右手執筆,在書寫在簡上時需邊寫邊推開簡的一部分才能繼續書寫,為了在書寫上更為方便,肯定是右手寫字左手推簡更為方便,如果反過來的話,右手不能邊拿著筆邊推簡,這是很不方便的。而主觀原因上這與中國古人的思想有關。

    略讀《易經》的人都知道,在古代的八卦的方位中,上北下南,左東右西。與現在的左西右東是恰恰相反的。而產生這一相反方位的原因便是古人是在地上觀天,是一種仰視的角度,而後者則是在天觀地,是一種俯視的角度。所以會出現相反的方向。而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認為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而古代之所以會從右到左書寫,也是與八卦密不可分的。再加上古代嚴重的尊卑思想,右為大,左為小,右為上、為貴。成語“無出其右”便是最好的解釋,沒有能超過其他的。

    而後現代書寫為什麼就變成橫寫還是從左到右呢?隨著社會的發展,到了清末的時候,大量的西洋文化湧入中國,漢文裡經常出現引用外文的現象,傳統的豎寫受到了衝擊。於是知識界開始提倡漢字改革,改變豎行書寫方式,改用從左到右的橫寫排列。而隨後大量的“橫排”書籍,報刊的出現。而新文化運動的先驅陳獨秀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提倡改革。他說:“人目系左右相併,而非上下相重,試立室中,橫視左右,甚為省力,若縱觀上下,則一仰一俯,頗為費力。以此例頗,知看橫行較易於豎行。且右手寫字,必自左至右,均無論漢字、西方,一筆一勢,罕有自右至左者。漢寫右行,其法實拙。若從西方寫法,自左至右橫迤而出,則無一不便。”《新青年》發表了這封公開信,積極倡導“改革”。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漢字橫寫也漸漸被華人接受並沿襲至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閉症孩子的睡眠不好,怎麼來改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