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芭樂帶你看世界

    我家在農村有個宅基地,老公和我一直在西安工作,之前他家親屬說過要我們地皮給他女兒蓋房子,我們沒同意,因為等我們年齡大些還要回去養老。

    因為房子是之前蓋的磚瓦房,很多年沒有人住,年久失修,有些漏雨,一年到頭我們只回去不超過半個月時間,平時工作忙,只有春節,清明,國慶回來幾天,在城市我們買了100多平的房子,有自己的公司。

    回家之後家裡的親戚說,你看全村只有你們家的房子最破,還不能住人,趕緊收拾收拾吧?要那麼多錢幹嘛?蓋了房子,好有自己的家,這流浪的感覺多不是滋味。這樣冷嘲熱諷都說我好幾年啦!真的讓我不願意回老家。

    我還不到養老的時候,回家蓋完房子不住,還不是一樣的年久失修,城市裡房子不是幾十萬就可以買下來的,還有各種開銷,週轉資金。農村蓋房20萬左右,就放在那裡,週轉不了,對於我來說太浪費啦,每家都有自己的規劃考量,我們低調不吱聲,不代表就該聽你們冷嘲熱諷的嘲笑,願不願意蓋房子是我的事,管好你們自己生活吧,不勞煩你們操心。

  • 2 # 末末部落

    親人對你冷嘲熱諷時,其實他們心理是這樣想的:他們說你,讓你覺得你臉上難堪了,你以後就會更加努力。

    打擊式教育,是很多親人都在用的教育方式。

    記得上大學時,我寒假回家。我二伯來我家,我媽媽和我二伯聊天,那年我二伯家的孩子正好考上了一所985的好大學。

    我媽媽把頭轉向我,對我說:你看你二伯家的孩子,人家在咱們鎮上唸書,還考了那麼一個好大學,你還當時在咱們市裡唸書,我看考學和在哪裡唸書沒有什麼關係,主要娃要用心。我聽完媽媽的話,臉紅到脖子根。我沒有考上好的大學,在我媽的心裡,那是絕對不應該。

    當時我的心裡感受是:一直以來,要成績的時候,父母覺得成績很重要。比我的臉面和尊嚴重要,他們要的是一個學霸孩子,卻從來不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但長大了,工作了。回家看父母時,他們還說:當時不是把你從小到大抓的緊,你如果不好好學習,不能考上大學,努力學習順利畢業,在農村是沒有出路的。你看咱們村的某某孩子初中沒畢業都去南方工廠打工去了。

    我沒有反駁他們,因為越長大,越懂得父母粗魯的教育方式裡可能藏著對我們濃濃的愛,只不過他們的表達方式欠佳。

    工作以後,很多時候,不管是朋友的有口無心,還是同事的排擠,又或者犯了錯誤,領導劈頭蓋臉的冷嘲熱諷,我們也得學會自我消化,自我排憂。親人對我們不恰當的冷嘲熱諷,就當磨鍊了我們自己的抗挫能力,愛應該讓很多埋怨變得沒有那麼重要。

    因為有些氣,你划不來生,有些怨,你沒必要記。

    親人對我們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可能也正是因為他們是親人,你才難以釋懷他們怎麼能那麼冷嘲熱諷你?

    有時間和親人好好的聊聊天,說說他們給你帶來的那些不好感受,也許他們才明白自己做的確實不恰當。很多時候,是我們受到冷嘲熱諷時,默不作聲,卻深深討厭,讓自己和親人產生的隔閡越來越深。

    愛本無錯,錯的是用愛傷人。和親人好好溝通,也許他們愛你,卻用冷嘲熱諷傷害了你。

  • 3 # 風車花漾

    這個問題,我沒有遇到過,很幸運,我出生在一個有愛的大家庭中。我的兄弟姐妹7人,加上父母親一家九口。我上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下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我們家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很好,幾乎沒有吵架過,打架就更不可能了。我們父母的感情也很好,從我懂事起,我沒有看到過自己的父母吵過架,我們小時候有時候也調皮搗蛋做錯事,但記憶中我們的父母也幾乎沒有打過我們,而是跟我們講道理。

    長大後的我們,都是自由戀愛,然後結婚。婚後也是過得很幸福。我們的父母的思想都是比較前衛的,對我們的教育也是西式的,放養式的。幸好,我們也沒長歪也沒有學壞。幾乎我的整個青春期也沒有別人所說的叛逆期。

    我從小到大,做的決定,父母都尊重並支援我的選擇。如果我有遇到難題向他們請教時,他們會給出一些建議給我,但是會說最終選擇權還是在我手裡,一旦做了決定就不要後悔,要努力去做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大多數時候,他們會擔心我們,但更多的是相信你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或者處理好某件事。

    我們家最小的是小妹,她也是做什麼決定都是自己選的,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大學,學文科還是選理科,選哪個專業學科,去哪個地方上哪所學校?沒問過父母,都是自己填的志願。大學修了雙學科,專業日語和計算機。畢業後選擇做了計算機軟體開發,自己出來找工作,在深圳一家港企上市公司工作,工作兩年後跳槽去了日本工作。至今三年了。

    我的家庭環境裡,沒有冷風熱潮,只有愛和溫暖。所以不太明白哪些家庭怎麼會對至親的人做出那樣的行為?可能是他們覺得你沒有能力處理好某件事,抱著懷疑的態度,又或者說你還沒有強大到能讓他們相信你有能力的時候。強大自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答案。

  • 4 # 陽光的情感天地

    少年時因為爸爸患病,家裡境況極差。世人現實,嫌貧愛富,至親之間也多如此。猶是十六七歲時,給大伯一家拜年的事,時隔幾十年至今想起來依舊讓我心寒不止。

    那一年春節癱瘓已久的爸爸忽然堅持要去伯伯家拜年。

    東北的冬天零下3、40度,真的太冷了。雖然很懼怕大伯,怕給人家添麻煩,但是爸爸堅持,所以我們還是求了鄰居的馬車,拉上他去給大伯拜年。

    見到大伯爸爸很激動,即使同在一個小城,但一年他也難得見到大伯幾次。雖然大伯和他家人見到爸爸都不冷不熱的態度,但是大伯還是客氣了一下,問我們是不是還沒吃飯。

    不知道是病久了的爸爸思維又不清晰了,還是是見到哥哥高興,總之他忘了媽媽說“人窮志短,不要讓人家瞧不起,給人家添麻煩”的囑咐,一定要在大伯家吃飯。

    然後,大伯給我們擺在桌上的飯,是兩盤他家早晨吃剩的早已經涼了的餃子。數九寒冬的春節,爸爸興高采烈的在哥哥家吃著冰冷的餃子。

    大伯忽然問他“怎麼餓成這樣,要是困難你倒是說話啊”。

    “不困難,沒事,還是大哥家的餃子好吃”,爸爸依然狼吞虎嚥的吃著,可我在那一刻分明看到了他眼裡的淚。。。。。。

    (人生半世,我一直固執的認為,唯有至親之人才能真正的傷到你)

  • 5 # 看故事說故事

    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反應就是經歷過,並且在非常長的一段時間裡影響著我的成長,真是感觸太深了……

    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弟弟剛入學上小學一年級,那時候我們沒有所謂的幼兒園跟學前班,一入學就是小學一年級,並且那時候的父母都沒有太多時間管孩子,基本每家都是大的帶小的,我們家也不例外,所以我弟開始上學每天帶他去上學就成了我的事,而我弟是個不安分的主,經常不肯去上學,出家門口的時候我弟都是老老實實的跟著我出門了,到了半路他就開始開溜,直接跟我說,姐我不去了,你自己去吧。說完就跑,我就在後面追,最後他爬上一座小山跑走了,我看著他跑走的小背影心裡五味陳雜,我知道他這樣跑走了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我要是繼續去追,不一定追得上,自己上學也上不成了,我要是不去追,我都能想象得到晚上回家會面臨父母怎樣的責怪甚至是胖揍。

    當時沒想著那麼多了,學習不能耽誤,晚上要捱揍就捱揍吧,安全問題那時候是不擔心的,那些地方平時都是我們耍習慣的,大人們都不管我們,不像現在這麼亂。所以我弟跑了之後我就自己去上學了,到了學校剛下早自習我同學就說我媽來了,我剛出教師就看到我媽拿著一根竹枝條氣勢洶洶的朝我走來,我當時就驚呆了,我知道她要打我,但是我沒想到她會跑到學校來打我,當時想到的不是會疼,而是羞愧,尷尬……等等,那時候全校下早自習的時間,所有人都在走廊操場玩耍聊天或者討論作業,就因為我媽拿著枝條跑學校來打我了所有人都過來圍觀了

    我當時不知道跑了,就是呆住了,恨不得有個地洞能讓我鑽進去,我媽衝過來抓住我,邊打我邊說,讓你帶你弟一起上學你不帶,自己跑來上學了……還說了什麼我不記得了,就記得當時那抽打密密麻麻的落在我身上,媽媽的話不停的說著,我的內心是絕望的,羞愧的,後面是麻木的……

    不知道什麼時候老師過來了拉開我媽,說了些什麼我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老師讓我媽帶我回家,然後我就跟著我媽回家了。

    這件事對我的影響真的非常大,我當時也就是個十來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很在意他人的看法跟認可,自尊心也很強,我媽那樣當著全校人的面這樣打我,導致我很長的時間裡對她都存在著很強的恨意,因為那件事,我在我們學校都出名了,各種說法都有,我不是在意我媽打我這件事,而是在意她當著學校那麼多同學打我,絲毫不在乎我的感受,也因為自己感受這件事,我在很長的時間裡特別注意關注別人的感受,反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跟委屈,在後面的人際關係裡,我自己都避免去帶給別人不好的感受,哪怕委屈自己。

    在我後來的人際關係當中,我的很多錯誤的感受跟認知,都跟這件事有著很大的關係,也導致我因為這些問題在成長中走了很多的彎路,摔了跟多跤,好在我自己善於在每個錯誤裡總結,吸取經驗教育,才能一次次的爬起來繼續前行,雖然慢一點,至少自己沒有自暴自棄放棄成長。

    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很多時候會沒有安全感,大部分原因可能就來自於我們早期的成長經歷裡被我們最親近的人的否定,而這些來自最重要人的否定其實會影響我們的一生,所以我們需要察覺,看看自己的不安全感,自己的不認同感,或者太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等等,這些感覺都來自於哪裡,然後再仔細看看這是不是我們的錯,而這些問題,是否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買單?如果我們覺察到了這些,我們才有辦法可以去治癒童年的傷。

  • 6 # 楊V影視

    父母為什麼總對你冷嘲熱諷?因為他們在厭棄自己

    在中國家庭中,很多人感覺從小到大基本上沒聽過父母對自己有什麼誇獎,且有的父母遇到小事一般不太會維護你,比如跟別的孩子吵架不論誰錯都是你不好,劈頭蓋臉的責罵是經常。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中國傳統家庭結構中人與人之間非常緊密的共生在一起,缺少了家庭成員對於每一個獨立個體權力的尊重。父母對孩子有絕對的處置權,就像是對待他自己的一條胳膊一條腿,孩子成為父母身體的延伸而不是一個獨立的人。在這種關係模式下,父母會認為自己有權力這樣做,而不會感受到這實際上是在侵犯另一個獨立個體的空間。但這樣的關係模式是非常有害的,會造成兩代人雙方的痛苦。

    在中國,以父母為核心的家庭結構會賦予父母非常大的權力,他們就像是孩子的擁有者,孩子需要順從父母的想法,如果孩子獨立的思考與父母的想法差異太大時,孩子就要放棄自己的想法,否則的話就有可能被認為“不孝”。孝字其實最早的含義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聯結,這點無可厚非。但是後來被統治階級用來訓練“順民”,孩子從一出生就順從父母的想法,否則就會被道德審判,長大後,這個孩子就會成為習慣性順從的人。

    現代社會資訊透明度明顯增加,一些多元文化不可避免的進入到現代人的頭腦中來,這裡面有些資訊是與我們大的文化背景相沖突的,這個衝突同樣會表現在兩代人對於事物的不同理解,不同處理方式中來。而對於上一代人來說,他們成長的環境中,更缺少獨立的空間,所以他們成長過程中習慣了“順從”。現在他們做了父母,也會習慣以曾經被父母約束的方式來約束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的孩子與他們相比,有了更多的獨立思考,必然會帶給這一代父母更多的衝擊,衝擊越大,父母就會越期待奪回掌控權,從而確保自己內心的安全體驗,確保在感覺上是對孩子有掌控感的。

    當父母對孩子冷嘲熱諷時,其實也是在潛意識中試圖削弱孩子逐漸獨立的部分,從而保證自己與孩子之間的緊密聯結。在中國獨生子女背景下長大的孩子,孩子所承載的來自父母的期待可能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要多得多,父母對孩子期待的越多,帶給孩子的壓力也越大,父母的恐懼也會越強烈。

    首先是越少越怕失去。對於這唯一的一個孩子,有一天他長大了,父母就要重回空巢狀態,這對於之前幾十年一直把照顧孩子當成事業來做的父母來說,孩子越大,也意味著他們離“失業”越近。為了抵禦無人可照顧的無用感, 父母可能會在無意識中去貶低孩子的能力,限制孩子的獨立,從而保證孩子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照顧之下,也就保證了父母的價值感。

    其次是父母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壓力會讓父母對於有足夠的競爭力有強烈渴求,而當他們自己在生活中受挫的時候,他們就會本能的將期待放到孩子身上去,希望孩子更有能力,這樣就不必重複他們所感受到的艱難。

    實際上這是他們將自己身上無力的部分投射給了孩子,他們擔心孩子能力不足其實是來自他們對自己的不認可,這樣,當他們責備孩子不夠好時,孩子就擔負起了那個“不好”,這樣,父母就不必去面對自己身上不好的部分了。這種情況下,孩子實際成為了家庭中的替罪羊,為整個家庭擔負起“不好”的責任,從而其他人成為好的,尤其對於不健康自戀的父母,他們常常會採用這樣的方式來補償自己脆弱的自戀。

    其實,每一個可能傷害孩子的父母,都曾經是一個受傷的孩子,當他們成長中的傷口沒有修復時,他們就會用曾經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沒有機會學會更健康的方式。

    所以,當你的父母對你挑剔責備時,也意味著他們內心缺少更健康安全的體驗。他們不能誇獎你,可能是因為他們也從小沒有被誇獎過的體驗。

    而且,誇獎別人,意味著有能力感受到別人是好的。對於很多人來說,當感受別人好的時候,就會將自己感覺為不好的。所以,誇獎別人實際上需要非常好的心理功能才可以做得到。雖然實際上,當我們發自內心的去欣賞別人時,並不會減少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也不代表我們比別人差,但生活中非常多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欣賞他人的。發自內心的欣賞他人,來自我們自己對自己的肯定信任與接納,而這些能力,來自我們成長中曾被很好的對待。

    當我們對自己沒有那麼多接納時,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去與別人對比和競爭,我們會害怕競爭失敗,害怕別人比自己更好,因為幻想中更好的人有可能獲得更多的被愛,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希望自己成為最被愛的那個孩子。所以,欣賞別人並不容易,當我們沒有能力確定自己是被愛的時,我們就不願去欣賞他人了,因為我們擔心他會把愛的感覺全部拿走。也許你的父母內心也有各種各樣的恐懼,所以,他們也沒有能力給予你欣賞。

    你想離開這樣的關係,能幫助你的人實際上只有你自己。

    你不希望被這樣的關係模式限制,就需要在與父母的關係中做出一些調整,期待他們改變是不現實的。因為我們任何人都沒有改變他人的可能,所以你需從自己開始調整: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不必為他人的情緒負責,也不必被他人的情緒所控。因為這也是每個人需要為自己負責的事。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你需要打破一些延續了多年的模式,任何的改變都像一次冒險,會遇上各種阻力的。你需要在與父母的關係中逐漸獨立起來,當你的人Grand SantaFe獨立時,你面對他們的責備,面對他們的惱火等等的能力會越強,他們就越難在情緒上控制你,你在生活裡也會變得更加自由。當你能自由的生活時,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看到改善的。一旦這些改善發生,你的父母也就可以在與你的關係中學習到一些新的方式,到時他們也就會做出調整。這就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 7 # fu先生31759941

    我遇到的,我的前妻在朋友和家人目前不給我留面子,冷嘲熱諷還惡語相向,我以為她是更年期到了的反應,還在關心她教育女兒讓到她 ,最後發現她出軌了,所以對我諸多不滿找我的不是,在她眼裡我連呼吸都是錯的,老子發現這個問題後想起想起修理她龜兒子一下,最後喊她提起褲兒爬,老子寧願孤獨終老都不會在要這種女人。

  • 8 # 1路向暖不U傷

    親人的冷嘲熱諷確實讓人不舒服,既丟了面子,又感覺到親情的冷漠和不在意。讓人瞬間有跌入谷底的感覺!世態炎涼,不是世界有涼薄,而是你認為最親最近的人對你的淡薄!

    還有一種情況是,這位親人是那種不管不顧別人心情,藏不住話的那種。他有話只管自己說,根本不去考慮是否傷到人。對於這類人,要麼無視當作沒看見,要麼點撥一下,讓他知道他的言語中傷你了!

    話又說回來了,親情有時必須是一種超越理智的理智!不想對方受傷,只能自己隱忍。忍不住也繼續忍著!所以,攤上一個懂自己的親人很奢侈,也很珍貴!如若遇不到,為了不鬧僵,能無視便無視。如果觸犯你無法接受的底線,該撕破臉皮就撕破臉皮!畢竟,有些人慣不得,有些人不能慣!

  • 9 # 晶致視界

    都是被動試的,親自試我們可心太大了。

    感覺那個萬箭穿心,且慢,還不是普通的箭,是毒箭。承受肉體之痛時,那蔓延到心臟裡的毒液更令人寒顫。

  • 10 # Grit9

    建議你去讀一下《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其實別人的看法是別人的,我們是我們自己,別人的看法我們可以聽一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的生活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始終要負責到底的只有我們自己的人生啊。《被》這本書就充分的從個人心理學角度簡述了一個人應給怎樣應對外界的關係,對人建立獨立人格,為人處世和建立人際關係都有實際的指導作用,建議你去仔細看看,祝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推薦幾部沒有愛情,挺治癒的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