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Q視角

    要回答這個問題,要看下當時的情況

    外部環境:雖然在秦二世的時候,秦國頂級名將要麼老死,要麼已經退出權利中樞;而且秦帝國在統一六國後,收繳了六國兵器,很多六國有將軍潛質的人都被遷往咸陽居住;從外部條件上來看,統一後暴亂本身不足為慮。

    內部兵力部署:秦帝國主力分兩塊,一塊在北部抵抗匈奴,由蒙恬率領兵力30萬;一塊由趙佗率領,50萬兵力,在南部,也就是今天廣西貴州一帶,放在北部的好理解;那為啥放大軍在嶺南呢?因為秦國統一六國最艱苦的戰爭在楚國,包括與楚國名義上有關係的百越,雖然北方的趙國同樣牽絆秦國多年,但畢竟同隸屬於北方,秦對趙的風土人情算是知根知底。但楚就不同了,坐擁千里雲夢澤,覆蓋今天大部分南方地區(兩湖、江西、廣東、廣西、貴州、江蘇、海南),也就是說雖統一了,但這裡形勢複雜,而且時不時有風聲吹過,六國的一些老貴族也流落這些地方蠢蠢欲動。其他都是一些小規模兵力部署,用以維持天下管理。而且秦帝國的主要兵力都已老秦人(戰國時秦國本土人為主),統一時從各地補充的兵力並不多,另外一點六華人心還沒完全收服,貿然進入軍隊只會後患無窮。

    在嶺南放置重兵,一來是當時南方部分地區局勢未定,而這裡地勢複雜,多民族部落,需要重兵持久壓制;二來也有提防南方叛亂。而且說是對這支部隊下了死命令,必須保證南方穩定,就算都城有事也不能回師勤王(合理猜測,始皇帝應該覺得不會出現天下動亂,最多也是皇城內奪嫡之亂,萬一大將回咸陽參與皇子爭奪皇位,那才是天下大亂)

    秦二世劉邦項羽起兵,這種起義規模及威脅都不足以對秦帝國致命;因為武器盔甲絕對佔據優勢;而且秦帝國多少還在國內有點兵力的,這些兵力大多經歷過統一戰爭,可謂久經戰陣的老兵;另外,天下也沒有做好完全要動亂的準備,只能說是區域性的小暴亂。硬實力來說劉邦項羽確實不是秦帝國的對手。面對暴亂,匆忙接到命令的章邯組織四十萬刑徒軍對於劉邦項羽長時間的壓制就能看出來,而章邯在秦軍當時在野的將軍中都排不進前十。所以,本身秦帝國對於這次暴亂確實不夠重視,沒有調正規軍,也沒有總戰略上出謀劃策,而是當做一場小暴亂來處理的。給予章邯的命令和軍隊也都是臨時拼湊的。

    章邯善守,打仗風格穩健。但秦二世卻著急,連番催促外加當時朝政中的高壓統治,章邯後來在鉅鹿之戰中的戰術冒進直接露出了破綻,這才有了項羽背水一戰的勝利。而鉅鹿戰場本身距離咸陽門戶潼關較勁,很快項羽逼近潼關,而這時就算調集軍隊勤王也已來不及。

    所以,秦帝國為什麼不調嶺南50萬大軍回來,第一:沒想到小暴亂會成事,也沒想到這麼快就到咸陽;第二:南方不穩,趙佗50萬大軍需要穩定局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梁在什麼地方適合種植?高梁有什麼牌子,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