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薇三更垂直BAT
-
2 # 抹茶人生隨想錄
優質,指得是質量優良,而每個人對於文章的優質評判標準不一樣,所以我認為沒拿到青雲計劃不代表文章不優質,只是說明你的文章不符合青雲計劃的評選標準。
1、青雲計劃的獲獎有六要素:內容稀缺、趣味易懂、邏輯自洽、客觀中立、切實可行、內容可靠,這也就說明我們在創作過程中的角度需要獨特新穎、資訊可靠,單從這幾點要求上來看確實很像論文的感覺,因此青雲計劃又進行了調整,對論文體進行了打擊。
2、青雲計劃需要內容具有可讀性,給人有收穫,而抱著獲取知識的目的看文章,最快的方法就是看文章小標題是不是符合自己想要了解的內容。所以提綱挈領是抓住讀者眼球的要素,從一點來看,我覺得任何文章提綱挈領都有必要。
5、雖然我只拿過一次青雲計劃,說的話分量不足,但我覺得不要抱有太功利的心思去寫。我拿青雲計劃那次完全就是意外,就是認真構思完以後按照想法寫出來了。作為創作者都希望文章獲得肯定,青雲計劃是一種肯定,粉絲的喜愛也是一種肯定,我們應該多方面考量,不要只看一方面。
-
3 # 黑塵空
青雲計劃一直都是寫作者的信仰,尤其是目前的青雲,內容需要極其充實,排版配圖讓人賞心悅目,觀點更是有理有據,獨到稀缺,主線暗線需要互相環繞,主旨特別明確,對於沒有底蘊的創作者而言難度很大。
換句話說青雲計劃其實就是優質文當中的優質文,如果說優質文章的水平是90分,那麼清明計劃的水平起碼要在97分以上,只有這樣的文章才能夠作為優質文章當中的典型,也就是青雲計劃。
平臺的獎金並不是那麼好拿,現在要拿青雲計劃的話,少說字數也要在四五千字以上吧,基本上我看到青雲的常客都是在6000左右,並且文章深度要求非常的高,換句話說青雲計劃,他應該是有那些有匠心的人來寫,如果說你只是想寫個幾百字,或者千百字的雜文隨筆,那你只適合寫一些問答或者普通文章。
大多數普通文章基本上是泛泛而談,而青雲計劃從它的構思題材,設立主題,尋找材料,寫出初稿,排版優化,再到內容的稽核,繼續優化排版,再稽核,一步一步層層遞進,說實話根本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寫得出來的,這裡面需要耗費巨大的心神,所以可以說的是青雲計劃不只是長篇大論,更關鍵的是,他是優質中的優質,讀一篇有深度的青雲勝過讀20篇普通文章,這就是差距!
-
4 # 壞笑的五阿哥
個人認為,如果有好的短篇應該也會選上的吧。
自古以來,長篇都比短篇佔便宜。你看看長篇小說、故事總比散文、詩歌取巧。但要從流傳的長久性,短篇又更佔優勢。幾千年流傳下了的詩歌不計其數,可長篇小說有幾本傳下來的。
其次,官方設定青雲計劃旨在培養寫作人才,發掘人群中的“潛力股”。既然是培養為目的,長篇自是比短篇好的。
1.長篇易於展開。
寫作其實最忌諱拖沓冗繁,能夠一句話講清楚的,絕不用三句話。所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但對於大部分沒有經過專業訓練,沒有海量積累的人說,做到精煉、果敢還能出彩是相當難的。所以需要更具體的描述,更為形象的說明來表現自己。
同樣,高度概括性的作品閱讀難度也會增加,不適合普通讀者閱讀,長篇則更親民。比如一篇詩歌,你要完全理解,除了需要了解作者,還要知曉古今經典,還要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當時的處境,才能真正知道他表達什麼。而長篇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非常清晰,或倒序,或春秋筆法,或雙線條 ,閱讀也更具趣味性。
2.長篇更能體現你的努力。
記得以前看過一位作家的訪談,有人問怎麼樣才能學好文章。作家指指身旁的一堆跟人身高一般高的紙說,當你寫的東西超過你身高時,就能寫出好文章。可見,寫文章需要長期鍛鍊,需要積累。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時,只能通過篇幅來彌補。當然也不是說,青雲獲獎者的文章不夠精煉,只是長篇福更容易得到認同。
長篇更廢時間。從字數上講,寫一篇長篇需要首尾呼應,前後兼顧,把握全域性還是很困難的。不能過多的出現重複的情節,段落,不能讓前後的“氣”斷掉,需要做到主線連貫,脈絡清晰,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去編排、構思的。
3.長篇更能培養寫作水平。
任何事情要做好必須經過長期的鍛鍊才行,所謂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寫作亦然。
從小學開始我們就練習寫作。先是100字,後是300字,到了初高中變成1000字,然後高考命題作文2000到3000字。可以清楚的看到成長的軌跡。
要寫好文章,唯有多練一途。寫的多,寫的長,自然滿滿就寫好了。
以上為自己的一點感悟,不當之處敬請指正。雖然也沒有寫出過好文章,但“看到過豬跑”。
-
5 # 從耗子胖成豬
1、除非你能改變規則,否則你就必須適應規則。
這是一句“廢話”,但也是很客觀的真理。我們都只是中國千千萬萬的自媒體人之一,平臺的評選機制是不可能因為個別人的好惡而改變的。
在今天的平臺上,如果你寫一篇古體詩歌詞賦,你肯定無法得獎。
如果你依舊我行我素,那麼你就只能與平臺的獎勵無緣。
耗子哥覺得這根本就不算!
換句話講,如果你碼一篇3000字的文章都非常乏力,那隻能說明你的寫作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很差而已。
其次,為什麼網路文章要注重“綱領條款”?
原因就在於大部分讀者的不良閱讀習慣,看官大佬端著手機看文章,很多是以一種放鬆的心態在看稿,有時候覺得這一段沒意思就直接跳過去了,給文章的每一個段落加註重點,提取中心句是為了更好的向讀者傳輸想法,而不是“青雲文章”的套路。
在這裡還是以耗子哥的親身經歷為例:
既然“青雲計劃”是在平衡“小眾領域創作者”的收入,那青雲文章的評選自然就會更注重領域深度、內容稀缺性方面的因素!如果你的內容產出缺乏深度,內容稀缺性,還把這類文章貶為“長篇大論”,那麼很顯然,你壓根就不是“青雲計劃”的目標群體。
-
6 # 週末理想
01
從你的問題中,有2個思維誤區:
一、你認為青雲計劃都是綱領條款套路化的想問下,你看過多少篇青雲計劃的文章?又認真拆解過多少篇?
如果你只是隨意翻了幾篇,或者只是道聽途說,那麼你的這個結論是缺乏可支撐性論據的,也就是說,你的這個感覺是錯誤的。
而當你真正研究過多篇青雲計劃的文章時,你就會徹底認識到,你的這個感覺是錯誤的。
當然,青雲計劃的文章不乏套路式的。
但實際上,真正有新穎觀點且論據充分,能給大眾帶來資訊增量的文章更多。
二、你對優質文章的定義聽你的說法,只有獲得青雲計劃的才能被稱為優質文章。
這可就是大錯特錯了。
青雲計劃只能算是被看到的文章中選出的優質內容。
沒看到的呢,選不上,但不代表不優質。
事實上,優質的定義是什麼?
不是青雲計劃選中,不是大眾廣泛傳播,優質的標準應當是,多年以後,這篇文章依舊能對看過的人產生一點影響。
寫作,應當奔著能夠幫助別人的初心。
為了青雲計劃而寫,很可能寫不好。
02
除了認識誤區外,還有一點:
先別說你是否喜歡這種文章寫法,而是給你這種寫作方法,能不能學會,能不能做到這種方法裡的前5%。
換句話說,按照這種方式寫作,你能不能中青雲計劃;10篇能不能中8篇?
如果可以,那你再說不喜歡;反之,自己沒做到的事情,是缺乏說喜好的資格的。
先學會在規則內做到最好,再試圖去打破規則吧!
祝好!
-
7 # 與你同行方曉莉
太寒心了。
那麼,我為何要評價青雲計劃呢?……是這樣的,我發現提問者進入一個誤區:
那就是,分點論述,就是“綱領”,並不是這樣,其實分點論述,只是幫助表達,因為他們有幹活,有價值的內容,好幾條,那怎麼辦呢,不能一股腦兒寫在一塊兒吧,那看起來就亂了,而且沒有重點。
所以關鍵在哪裡?
關鍵在於,即便是邏輯,還有心得,也需要是你親身體驗,這些有價值的資訊,之所以在你看來呈現綱領式,那是因為人家的經驗有好幾點,當然分開來,一一告訴你,難道你沒發現每一個要點還重點加黑字型嗎?……
如果不憑藉你所謂“綱領條款”型別,我個人覺得,一般優質原創,至少也有兩三千字吧,長的文章,也要五千字以上呢,我雖然沒有在這邊入選青雲計劃,有時候表達起來,一萬多字也都是有的。
我個人覺得,如果你不喜歡分享經驗型別,這種喜歡採取“條款的”方式,比如:
一、二、三……
或者,第一,第二,第三……
或者是分點:
每一個段落前,是一個點……(嗯,按照這個觀念,更像條款了?……)
實際上,你可以想,人家為什麼這麼做?
即便是長篇章回體小說,也都有目錄,對吧?……每一章前面,就有一段文字,說明是目錄。
如果你不想用“1、2、3”這種方法,可以啊,用你的文采征服大家,其實,這個也是一種分點的辦法,不過它重在詩情畫意?
打個比方,我曾經寫過一篇陳楚生的文章,其實,也沒什麼邏輯。
我就是娓娓道來,根據回憶,一個時間點,一個論述,實際上是這個時間點,我的想法,這樣就成為(一)、(二)、(三),這種可真的談不上什麼“條款”,何況我也不是爆文作者,不過我那篇文章在新浪微博發了之後,一般微博我在那邊發,也沒什麼名氣,很多有人回我,但我那篇文一發,不少人喜歡陳楚生的,頓時給我介紹,也認為我是知己的也有(雖然其實我還真算不上粉絲,但我當時忽然發現陳楚生這人的確是個君子,很值得欣賞,當時就粉了,然後寫了那篇文章。)……
只要你真心喜愛一個人,哪怕不懂,別人懂得,也會告訴你,更多情況。
所以不必擔心是小白,真的。
因為很多人,有你一樣的困惑。】
所以,我個人覺得。
如果你實在沒辦法給別人一些傳授經驗,分不了點,沒辦法成為你認為的綱要,不妨可以學習一下我之前那篇文,每一個要點,實際上當時那個時間點,我的想法而已。
也不過就是每個時間點的回憶……我相信就算你沒有文采,你每個時間點,總是看法不同,你寫看法好了。
你只要這麼操作,優質文章並不難。
雖然我目前還沒有原創,也還沒有青雲計劃,但根據我之前看到的青雲計劃獲獎者文章看來,有的人即便分點論述,但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有金句,所謂金句就是給你感覺價值滿滿,或者正能量滿滿,這類語句有時候在文中,有時候末尾,一般作者會加重點,很少沒加重點。
我個人覺得,如果你真的想要入選青雲計劃,不要去看形勢,或者形式,你必須想想,你的優勢在哪裡,如何戰勝其他青雲計劃獲得者,或者另闢蹊徑呢?
也就是說,在你的領域內。
你必須能夠具備獨到見解,並且,能夠說服他人。
價值,才是決定成為青雲計劃入選者的條件之一,很多人其實文筆,青雲計劃獲獎者,我個人覺得文筆在其次,雖然有的文筆也很好,但更多人屬於分享爆款心得,那個需要很強的文筆?
不是,那是實戰而來,這跟武打一樣。
真正厲害的,未必是玩花架子,可能招式也不大好看。
當然武林高手,武術宗師,那肯定樣子好看,打的也好看。
可在江湖上的殺招,有的心狠手辣,真是一點也不好看。
所以我認為,一個人應該選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領域,然後去創造價值,也許,你在青雲計劃入選當中,一定會有自己的心得。
祝福!
-
8 # 我的名字叫醜石
“如果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汪國真《熱愛生命》
先說說自己,寫作一年多了,得了兩次青雲獎,一篇是散文,一篇是故事文,我是申請五次原創失敗,有三個月都是每個月10篇原創,1500字以上,六張圖都沒有過原創,為了擠時間我都凌晨五點起床,讀書與寫作,7個月才過原創,11個月才加黃V.
我寫作都是隨心而寫,散文、故事文,現在又學習寫書評,到這個月有點鬆懈自己,狀態不佳。但保證每天必須讀書一小時以上,寫作半小時。
我沒有別的興趣愛好,讀書與寫作前半輩子沒想過,也片面認為:自己學歷低,讀書少,沒有才華,沒有文筆,寫出來會讓人笑話。
但通過寫作一年多以來,它給我帶來精神上的快樂是其它物質給不了的。
寫作是倒逼自己讀書與學習,開拓了思想,認識了很多優秀的文友,他們的思想與做人也影響了我。
放在以前,我閒下來就只會無聊的發呆,要麼看娛樂八卦,要麼玩消消樂、刷抖音,非常俗不可耐一箇中年婦女,還非常喪。
現在,對於青雲獎來說,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尤其科班出身的高學歷人士看到了這塊美味蛋糕,還有很多團隊,所以普通人獲獎越來越難,因為有些文友以前也是經常獲獎,最近也很難獲獎了。
我們也可以讀讀大作家的經歷,他們因為心中懷有對文字的熱愛,在以前缺吃少穿的環境裡,依然熱愛文學,《平凡的世界》路遙作家獲得矛盾文學獎都沒有錢去領獎,放到現在,別人都會認為不可思議。
心中懷有對文字的熱愛,就堅持寫下去,不要管優質不優質,青雲獎不青雲獎!
-
9 # 章不才
青雲計劃獲獎的大部分是長篇大論,但也不是絕對。
我只獲得過一次圖文類青雲計劃獎,是在4月底。那篇文章只有1900多字,文章結構也不復雜。當時對我來說是絕對的Surprise,根本就沒想到的事。
現在想想,這篇文章為什麼能獲獎,應該是有這幾個原因吧:
1.抓住了熱點事件當時有這麼一條新聞:一個學生在班級群裡向老師請教作業時,後面帶了兩個“敲打表情”。其實學生並沒有衝撞老師的意思,更沒有想要“敲打”老師。但是這位老師卻產生了誤解,認為學生在有意冒犯,於是責令學生做檢查道歉。
這件看起來很小的事情,卻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興趣,迅速成為當時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點事件。
看到這條新聞後,我心裡一動:這事說到底是因為“代溝”的原因,我在平時工作中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比其他人多了一些感悟和想法,乾脆把它寫出來吧?
這就是這篇文章誕生的原點。
所以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必須要對這個熱點事件有獨到的見解,可以讓別人產生共鳴,或者讓別人覺得有價值。
作為我來說,當了18年教師,幹了12年班主任,對於師生之間的代溝問題,感悟肯定要比其他人要多,也能舉出生動實際的例子,讓人覺得言之有理。
我想這是文章能獲得青雲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吧。
3.講清楚了一個觀點文章有內容,有想法,你還得有觀點。
針對“敲打表情”這件事,我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那就是:產生代溝是正常而且必然的,老師要主動融入學生的世界,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學生。
文章雖短,但是有真實的案例,有自己的思考,所以這個觀點很容易得到讀者的認同。
把這個觀點講清楚了,我想這也是評審看中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吧。
4.文字相對輕鬆可讀前段時間,平臺對那種抄襲搬運“論文體”青雲文章進行了整頓,這也表明了平臺對“青雲文章”新的定義:叫好又叫座。
“叫好”就是你的文章有內容,有觀點,有思考,讓人讀了之後覺得有價值。
“叫座”就是你的文章可讀性很強,讀者願意讀,喜歡去讀。
這說明平臺自己對“青雲計劃”也在反思:那種綱領條款、長篇大論、論文體式的文章,冗長晦澀,讀者根本就不願意看,真的是好文章、配得上青雲計劃獎嗎?
所以我認為,現在青雲文的方向應該是:叫好又叫座。
——END——
-
10 # 子曰書院
首先說一下,我也不太認同青雲的某些文章,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即“青雲體”:
開頭怎麼寫,中間怎麼寫,結尾怎麼寫;結構上,一定是總——分——總;而且淪為初中生作文那種“虎頭牛肚豹尾”。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有很多專欄在開課——怎麼樣儘快的青雲。
有些人,真的是每一篇都能得青雲。
這種情況,說明肯定是有問題的。
但是,現在不是發牢騷的時候,不能因為我們自己沒得過就發表“上不上葡萄就說葡萄酸”的論調。
我看了一些大家的回答, 很多都是在宣洩情緒,這其實對我們是沒有意義的。
首先,你還是要想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如果你是為了青雲,那就順應規則,按照格式去寫,這樣寫了你還得不到那說明是自己水平的確有問題。
第二,如果不喜歡,要麼放棄,要麼閉嘴。你可以選擇自己的堅持,但你要知道,每一種堅持總是要靠時間來證明。
或許很久以後你堅持的事也會讓你大放異彩。
第三,默默耕耘。就像職場回事其他任何場景一樣,你必須先學會適應規則,當你真正精通以後,才可以改變規則。
可能我也是說了一大通廢話,只是希望大家先不要沉溺在情緒中,都是成年了,情緒是最沒用的東西。
回覆列表
在網際網路時代,針對底層寫作者的資訊差,根本不可能長期保持下去。青雲計劃成為難以獲利的紅海,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除了普通的廣告費之外,平臺也需要盈利。作者與平臺的關係,也終將從“共贏”走向“共盈”。
我們每一個自媒體作者,都宛如一枚硬幣。我們的A面,是冷淡、理性而邏輯清晰的青雲作者;但我們的B面,是熱忱、感性而易於衝動的爆款作者。當時代需要我們的某一面時,我們只需轉身即可。但我們這枚硬幣,卻一如往昔,從未改變。
“陛下,我從未改變,但時勢已變。”——夏爾·莫里斯·塔列朗
對於平臺而言,青雲計劃宛如一根紅線。紅線的一端,以混沌的利益牽住作者,使其不至於棄平臺而去;另一端,則牽著使用者的視線,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平臺當中。這才是青雲計劃最大的意義。
青雲計劃的價值,遠在幾百元報酬之外。它為我們規範了論證的邏輯,並促使我們以更為嚴謹的論證的方式,來完成觀點的輸出。這種寫作方式,足以讓我們受益終生。
當然,如果希望文章的可讀性更強,我們完全可以在這種論證的邏輯基礎上,引入一些其他的元素以增強文章的可讀性與高階感,從而在原有的青雲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什麼套路,什麼話術,什麼框架。在高階感的文字面前,一切皆是虛幻。為了增強自己的文字水準,我也會不停地尋找好看的文字,並且進行詳細拆解,以增強自己的寫作水平。唯有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才能帶著一群人越走越遠。
青雲計劃宛如一陣風,和去年聽書稿的那陣狂風並無區別。在這樣的風口,我們唯一要做的事情,便是要乘風而起,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