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默依舊

    當然有必要,而且很有必要。拿中國的兵學聖典“孫子兵法”來說,其所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戰而屈人之兵”、“避實就虛”等思想,在現代社會廣為流傳。作為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古代兵書,其中多數作戰方式早已不適用於現代戰爭,但作為思想,其基本原則仍然能夠影響到現代軍事。有意思的是,不光我們在學習老祖宗的智慧,外華人也在學習。美國的西點軍校、英國的皇家軍事學院、俄羅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甚至哈佛商學院都將“孫子兵法”作為必修課,可見其影響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武器裝備越來越先進,但是武器先進不代表就能夠打勝仗。我軍抗日戰爭的勝利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們用小米加步槍戰勝了武裝到牙齒的強大的敵人,而其中所採取的“地道戰”、“麻雀戰”等經典戰術,就充分體現了策略的重要性。

    而且現代戰爭節奏越來越快,我們更應該學習戰術思維,現代戰爭講究發現即摧毀,戰機稍縱即逝,對指揮員的戰術素養要求更高,決策時間要求更短,如果平時沒有很好的戰術基礎,到了戰場上臨時抱佛腳,肯定會吃大虧。

  • 2 # 黃石油

    關於導彈和古代兵法的問題,沒有可比性。就導彈屬性來看,就是透過衛星定位尋找炸燬目標,就像古代有功夫的大俠投送飛鏢傷人一樣,只是前者距離遠、傷害性更大,說到底導彈是一把利器。而古代兵法從本質來講,體現的是一種如何運用利器或打法的指導思想。在同樣有導彈的情況下,兵法策略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重要性!

  • 3 # 孔乙己亂彈

    人類社會出現哪一天、爭鬥和人類之間的自相殘殺就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一路同行、形影不離!

    現代化戰爭、講究的是資訊化、智慧化、一體化聯合作戰。人類戰爭史分“冷兵器時代”和“熱火兵器”時代。

    人類悠久地自相殘殺史離不開“策劃”。那麼,就用兩本東西方著名的兵書概括一下:“計謀”對戰爭勝失的巨大作用。

    而且,這裡兩本書是現在東西方軍事院校培養“職業殺手”的基礎必修課。(中國古代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西方社會著名的“兵書”《戰爭論》用辯證法解釋戰爭的意義。

    《戰爭論》節選:“戰爭無非是政治透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

    〔戰爭是完成政治目的的手段、政治利益是戰爭所追求的目標、所以戰爭行為決策標準是權衡利益〕任何環境下、任何條件下、任何時候、任何一個國家想發動戰爭、想透過戰爭手段達到政治目的永遠離不開華人編寫的基礎程式《36計》,《三十六計》永遠不過時、不但不過時,讀不懂、不理解、弄不清個“子醜寅卯”,那就老老實實該幹嘛幹嘛去!

    遠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近的有“海灣戰爭”、還有正在進行時的“印巴衝突”……那一次戰爭、哪一次流血衝突離開了“策劃”?

    負責任的講: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指揮官離開了《三十六計》這本教科書、敢弄不懂36 計的“條條框框”?還不如一個回家去曬太陽、抱娃收雞蛋……打啥仗?

    時至今日爆發的“印巴衝突”就是用了一個圈圈套一個圈圈的“連環計”……

    印度“小盆友”如果沒有制定周密㊙的作戰計劃?他們敢稀裡糊塗的發動一場“生死存亡”的戰爭嗎?(有話坐下來好好說:是文鬥是要講究-策略)(槍炮聲:是武鬥~“政治鬥爭”的繼續,更離不開-“謀劃”)

    “不打無把握之仗”、“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講的就是:謀略、計劃、準備,人類戰爭哪一次離開了作戰的這些基本要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天時地利人和,更是缺一不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翡翠的緻密度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