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術新勢力
-
2 # 優秀家長聊聊聊
湛瀘、赤霄、太阿、龍泉劍、干將、莫邪、魚腸、純鈞、承影、軒轅。
1、湛瀘
湛瀘(又名湛盧),是春秋時期鑄劍名匠歐冶子所鑄名劍之一。十大名劍之一,五大蓋世名劍之首。據《越絕書》記載,公元前496年, 越王允常懇求天下第一鑄劍大師歐冶子為己鑄劍。
歐冶子奉命之後,帶著妻子朱氏和女兒莫邪,從閩侯出發,沿閩江溯流而上,來到了山高林密海拔1230米的湛盧山,這裡發現了鑄劍所需的神鐵(鐵母)和聖水(冰冷的泉水)。歐冶子在這裡住下後,闢地設爐,用了三年的時間,終於煉成。又叫醇劍。
2、赤霄
赤霄,十大名劍之一,是帝道之劍。漢高祖劉邦所得,劍身鐫刻兩個篆字:赤霄。長三尺,劉邦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
3、太阿
泰阿[tài ē](又名太阿)是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是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
漢高祖劉邦憑此劍於大澤怒斬白蛇,開始其帝王一生。起義時由鑄劍師打造的青銅劍。
劍身仿秦劍。秀有花紋、飾有七彩珠、九華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寶劍,劍身鐫刻兩個篆字:赤霄。“斬白蛇、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都指這把劍。
4、龍泉劍
龍泉劍,又名龍淵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是中國古代名劍,誠信高潔之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
相傳歐冶子和干將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
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彷彿有巨龍盤臥。是名「龍淵」。故名此劍曰「七星龍淵」,簡稱「龍淵劍」。
5、干將
干將(gān jiāng)是古代傳說的一把劍,十大名劍之一。干將、莫邪是干將、莫邪鑄的兩把劍。干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
干將「採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以鑄鐵劍。三月不成。莫邪「斷髮剪爪,投於爐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
6、莫邪
莫邪是古代傳說的一把劍,十大名劍之一。干將、莫邪是干將、莫邪鑄的兩把劍。干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干將「採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以鑄鐵劍。
三月不成。莫邪「斷髮剪爪,投於爐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
7、魚腸
魚腸劍,也稱魚藏劍,據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了五口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
魚腸劍既成,善於相劍的薛燭被請來為它看相,薛燭的相劍本領猶如通靈一般,他感受到魚腸劍中所蘊藏的資訊,因此回答道: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
原來這把劍生就是逆理悖序的,是用來弒君殺父的,真是太可怕了。後來越國進獻寶物給吳國,這柄劍因此由越而入吳。
相傳吳王闔閭,也就是公子光,曾得到過這五口寶劍其中的三口,即勝邪(磐郢)、魚腸和湛瀘。
8、純鈞
純鈞,亦名“純鉤”,十大名劍之一。純鈞被稱為“尊貴無雙之劍”。是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所鑄。
9、承影
劍名,為古代十大名劍之一,排第十,鑄於商朝,後來為春秋時衛華人孔周所藏。
10、軒轅劍
軒轅劍,傳說中的神兵,又名軒轅夏禹劍,是一把聖道之劍。由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
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此劍後為商湯所得。其內蘊藏無窮之力,為斬妖除魔的神劍。
-
3 # 華叔1964
劍,兵器也,古之聖品,至尊至貴,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歷朝歷代的王侯將相、文人俠客,皆以持之為榮!作為其中的佼佼者,上古十大名劍脫穎而出 .
承影
主人:商天子、春秋時衛人孔周
純鈞
主人:越王勾踐
魚腸
主人:公子光、刺客專諸
莫邪與干將
主人:干將、莫邪
之所以將莫邪劍和干將劍放在一起說,是因為它們是由一對相愛的夫妻莫邪和干將鑄造而成的,莫邪是雌劍,干將是雄劍!根據《吳越春秋》中記載,干將“採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以鑄鐵劍,三月不成。”莫邪便“斷髮剪爪,投於爐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
關於干將莫邪劍的故事有很多,《烈士傳》、《孝子傳》中均有記載。而最流行的故事版本是《搜神記》中的記載,相傳,楚國有一位著名的鐵匠名叫干將,楚王命其打造寶劍。干將和其妻子打造了兩把寶劍,一曰干將,一曰莫邪。干將瞭解到楚王性格乖戾,於是特在寶劍進獻之前,將雄劍託付給妻子,自己帶著雌劍去面見楚王,果不其然被殺了~~干將和莫邪的兒子長大後成功找到雄劍,殺死楚王,為父報仇。
七星龍淵,又名龍泉劍
主人:伍子胥、唐朝君主
《越絕書》記載:春秋時歐冶子鑿茨山,洩其溪,取山中鐵英,作劍...曰:龍淵。被譽為“誠信高潔之劍”。
因鑄劍時,將茨山的溪水引至鑄劍爐旁邊呈北斗七星排列的七個池子中,故而名“七星”;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山而下望深淵,縹緲而深邃彷彿有巨龍盤臥,是名“龍源”,所以這把劍名“七星龍源”,簡稱“龍淵劍”。
不過唐朝時,為了避唐高祖李淵名諱,便將“淵”改為了“泉”,所以這把劍又叫“七星龍泉”,簡稱“龍泉劍”。
太阿(泰阿)
主人:楚王、秦王
世人都說,這把劍是由歐冶子和干將兩位鑄劍大師聯手鑄造而成。但是兩位大師卻不承認,他們認為太阿劍是一把“諸侯威道之劍”,早就存在於世間,只不過無形無跡,其劍氣一直存在於天地之間,只等當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
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是晉國,所以晉國君主一直認為這把劍應該歸自己所有,結果卻出現在了弱小的楚國,出劍之時,劍身果然天然帶有“泰阿”二字,可見兩位大師所言不虛。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如此可見,楚王之後,這把劍就落到了秦始皇的手裡。
赤霄
主人:漢高祖劉邦
《西京雜記》中記載“高祖斬白蛇劍,十二年一加磨瑩,刃上常若霜雪。”這裡的斬白蛇劍,就是“赤霄”。漢高祖憑藉此劍於大澤怒斬白蛇,開始起帝王一生。相傳這把劍是起義時由鑄造師打造的青銅劍,劍身仿秦劍,秀有花紋、飾有七彩珠、九華玉的寒光逼人!是一把“帝道之劍”。
湛盧
主人:越王勾踐、吳王、楚王
此劍為“仁道之劍”。《越絕書·外傳記寶劍》中記載,越王允常命歐冶子鑄劍,歐冶子便帶著妻子、女兒莫邪和女婿干將,四處尋找適合鑄劍之所。終於將地點定在了清幽樹茂、薪炭易得、礦藏豐富、山泉清冽的湛廬山。三年的辛苦勞作,終於鑄就了名劍湛盧之劍。當時世上有五大名劍: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鈞,湛盧名列第一!此劍削鐵如泥,後世題詩曰“逍遙我亦餐霞者,十年雲臥湛盧下。鬥間瞻氣有雙龍,人間何處問歐冶?歐冶一去幾春秋,湛盧之劍亦悠悠。”
軒轅夏禹
主人:黃帝、夏禹
當之無愧的聖道之劍!金黃色的千年古劍,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相傳,此劍由眾神采首山之銅,鑄造後賜給軒轅氏統一中華,是權利、智慧、一統天下的象徵。後由黃帝傳給夏禹,故後人稱此劍為“軒轅夏禹劍”。
上古十大名劍就介紹完了。到底哪些是真實存在,哪些是傳說或文學渲染的產物呢?
回覆列表
你的問題,大有問題。一般來說,上古界定在三皇五帝時期,而早期的劍,從出土考量,大多在三代(夏商周)時期,而按信史要求,夏朝目前國際上有爭議,無定論。
那麼我們依照古代資料整理,有下面的陳述,所鑄之劍異彩紛呈,卻無“上古十大名劍”這樣的叫法。
戰爭促進兵器的演化與發展。古代軍事家言:“必勝之道,器械為寶。那時候的冷兵,等同於現在的核武。
據《古今刀劍錄》記載:早在五帝時期,顓頊,號高陽氏,他有兩把很奇特的寶劍:
第一把銘“畫影劍”。該劍在一定的光照下可見到劍上的山水和人影;在不同的角度觀察會發生隱形變化。
第二把銘“騰空劍”這把劍的奇妙之處是一遇血氣兇光即脫鞘而出,騰空翻飛,自動殺人。
據載,大禹治水山居野處,經常與禽獸搏鬥。於是命人專門打製了一把非常特殊的寶劍,銘“禹劍”。劍全長三尺九寸,比普通劍長九寸。其精巧之處在於中段刻有二十八宿文,背面記有星辰、山水和日月。這樣,“禹劍”既為武器,又可用於觀測天文地理、卜筮算卦。
大禹治水成功,巡視東方時在會稽山大會諸侯,計功封爵。之後,“禹劍”消失,去向成為千古之謎。
數百年後,夏禹的第六世孫少康帝也鑄了一把銅劍。此劍更是奇特,長三尺一寸,劍身有八個面,劍首呈四方形,在劍史上十分罕見。
秦始皇曾專程起駕到會稽山祭祀夏禹,順便了解神劍的下落,最終一無所獲,會稽山因此更名為“秦望山”。
商周有一批傳世寶劍。據《列子》載:殷帝藏有含光、承影、霄練三把劍。
“含光劍”如同一道光,視而不見,舞動起來不知所觸;從物體上過時,物體毫無“察覺”。
而“承影劍”則在天剛吐亮及晚霞落山的昏明之交時,從北面觀察會顯出淡淡的劍影,若有若無,看不清劍的形狀。該劍能殺人於無聲無息之中。
“霄練劍”則與“承影劍”正好相反,是在天明以後的亮光之下才能見到劍影;但雖有劍影,卻看不到劍的輪廓,從人體上揮過,只覺一陣風卻不見血。
據說這三把寶劍傳了整整十三代,到春秋時被衛國的孔周家族收藏。
《古今刀劍錄》還說,殷湯第五世王太甲帝有藏劍銘“定光”,可以收光線於劍中;又說第二十三世王武丁帝也有藏劍銘“照膽”,劍如神鏡可照出妖邪。
到西周時期,周文王(周第十五世王)藏有“琢劍”和“錄劍”。錄同綠,綠劍是指劍上雕以翠綠色。周第十九世王周昭王藏有五把寶劍,號稱“五嶽”,每把劍上都刻有“鎮嶽四方”字樣。
據《考工記》載,周代有一把“桃氏劍”也很聞名。桃在當時被認為是“避不詳”之物(即桃符),所以這把“桃氏劍”可用以止暴避邪。《考工記》認為“桃氏劍”是最標準的劍制,古人鑄劍輕重長短,勇士佩劍的上、中、下制,都以“桃氏劍”為依據。
周朝另一種揚名於世的寶劍銘“錕鋙劍”(即昆吾劍),在許多古籍中都有記載,如《列子•湯問》有“昆吾之劍”語;《釋文》曰“昆吾,龍劍也”;《屍子》說:昆吾之劍可切玉”。那麼昆吾劍究竟是何地生產的呢?《龍魚河圖》說,在西海中有流州,州上多積石,名為昆吾石,冶煉後可鐵,鑄劍。相傳周穆王西征時,西戎作貢物所獻。昆吾劍“長尺有咫”(古代咫為八寸)。依此,昆吾劍只有一尺八寸長。劍雖短,可是鋒利無比,切玉如泥。
綜上所述:夏、商、週三代的劍都是銅製;夏商銅劍之形影與光線明暗有關;西周銅劍比較講究裝飾,這與當時雕刻藝術的發展不無關係,且西周寶劍已有統一的劍制,依人體高矮佩劍,這無疑是周禮完備的側面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