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騎著馬的步兵

    武安君 終生不敗 且每次大戰必能改變戰國對抗格局 可謂國家最需要的戰神級統帥 伊闕之戰 打垮魏韓 讓魏韓徹底變成三流戰國 鄢郢之戰 奪取整個西部楚國 一舉把楚國復興的希望徹底埋葬 長平之戰 更是摧枯拉朽 將趙國幾十年的努力徹底摧毀 一生審慎謀戰 對戰機的把握如同嗜血的鯊魚 殺降之事 為其一生 唯一汙點 而就當時環境而論 殺降實屬迫不得已而為之 而且 長平大戰 秦軍傷亡也很大 軍中怨氣難平 殺降之後 秦軍屯兵上黨休整 滅趙指日可待 當此之時 秦昭襄王錯誤判斷時勢 命令武安君退兵 秦軍退回關內 然而沒過多久 昭襄王改變主意 強令尚未休整的秦軍再次出關滅趙 武安君在出兵之前就看出此戰已經不能打 不願意掛帥出征 結果不出所料 秦軍接連三敗 損兵折將十幾萬 且招致信陵君六國聯軍逼近函谷關 昭襄王派武安君應戰 武安君不從 昭襄王賜死 從整個過程看 昭襄王與白起皆有過錯 昭襄王錯斷局勢致使秦軍戰場慘敗 也可以看出六國依舊有很強大的實力 其二 白起也有大錯 屢次抗命 不顧國家安危 觸犯王權逆鱗 死的並不算太冤 至於什麼功高蓋主 那就是句廢話 武將自立在那個年代根本不流行

  • 2 # 朕驚歷史

    白起,秦國大將,可以說是戰國時期的戰神了,對外戰爭基本都取得勝利,殺敵不下百萬,是戰國後期各國眼中巨大的威脅。但就是這個戰果累累,另各國畏懼的人最終卻落得被賜死的下場。

    白起之死,可以說是官場鬥爭和君王集權的犧牲品。白起本是秦華人,他受到了秦國權臣魏冉的提拔和重用。而秦昭王重用的范雎卻是廢黜掌握秦國大權的宣太后和魏冉的謀臣。這就讓受魏冉重用的白起成為了范雎的政敵。

    長平之戰,取得勝利的白起成為了秦國的大功臣。而范雎害怕功勞大的白起會成為秦王身邊的大紅人,搶了他相國的位置,就在這時白起又想趁勝進一步擴大戰果,攻打趙都邯鄲。這進一步刺激到了范雎,於是,范雎向秦王進饞言"秦兵勞,請許韓趙割地以和"。這樣一件能滅一萬乘之國的大功勞就這樣被范雎進饞攪黃了,白起心中的怒火可想而知。

    經過兩年的休整,范雎認為秦國已經可以拿下趙國,而趙國的壯士已在長平之戰中消耗殆盡了,短時間內不可能恢復,秦國一定能滅掉趙國,為了功勞,他便向秦王進言攻打趙國。秦國向趙國發兵,趙國將士面對坑殺父兄的秦軍,奮勇做戰,秦國卻遲遲不能滅趙,還損失慘重。這時秦昭王想起了白起,幾次下命令讓他前往前線,甚至親自面見請求。白起認為距離遙遠,錢糧匱乏難運,趙國又經過休整,趙華人視秦人人虎狼仇雉,必奮勇捍戰,各國懼秦滅趙後對自己不利必助趙,不可能打贏,又怕因為一場打不贏的戰因為慘敗會損壞名聲,拒絕秦王的請求。這讓秦王很憤怒,前線又傳來秦軍被魏楚聯軍擊敗,怒不可遏的秦王貶了白起職位,又讓他搬出咸陽,不能在咸陽居住。

    白起走了,但范雎還是不甘心,他怕以他的能力會聯合各國軍隊向秦國示威,到時秦國打了敗戰就會拿他向白起做人質便向秦王說白起走時怏怏不樂,對秦中國產生怨言。秦昭王想到如果白起為他國所用必定會對秦中國產生巨大威脅,於是便派使者帶寶劍賜與白起。白起就這樣於半道被賜死。

    白起之死,貪功攬權愛敗的范雎難逃其咎,但他抗令,對於從宣太后和魏冉手中奪的權利,想要集權的秦昭王是不能容忍的,他要臣子的絕對服從,說東不能往西,白起抗令違背了他的準則,對於領兵指揮打戰能力強,軍事天賦好的武將君王更是心存芥蒂,就像宋朝抑制武將一樣,更何況是不服從命令的白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馬奶拉肚子,是好還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