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x樹s林l
-
2 # 鼓樓博牛志
簡單說,秦朝後來能統一六國,和之前秦國的商鞅變法有很大關係。
實際上在商鞅變法的同時期,其他諸侯國也有各式各樣的變法,比如李悝在魏國的變法,廢除奴隸主世襲制,創制《法經》,鞏固小農經濟。又比如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吳起的變法基本承襲了李悝的變法。其餘的趙韓齊燕各國都有變法。
商鞅變法的內容我們也很熟悉,主要是:
經濟上,實行重農抑商。廢除奴隸制的井田制,把土地授予農民並且可以買賣,促進地主經濟的發展。
軍事上,則是獎勵軍功,建立軍功爵制。打仗可以封爵。
除此以外,還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商鞅的變法和其他國家的變法一樣,本質上都是封建化運動,打擊奴隸主貴族,實現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也因此商鞅的變法觸動了原有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最終在秦孝公去世後被報復車裂而死。可是他的變法因為實行了18年,大家確實感受到了他對於秦國發展的好處,所以“秦法未變”。
秦法為變,這也是後來秦國強於其他六國的重要原因。因為另外幾個國家雖然也搞過變法,卻沒有像秦國的商鞅變法這樣能夠一直貫徹的持續下去,秦國正是由於將變法的精神貫徹得徹底,建立了比較鞏固的中央集權政權,經濟軍事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到了秦王政時期,秦國的實力要大於其他國家。
我們再來看秦國統一六國的經過,可以看出是經過精心策劃的:對於遠離自己的齊國採取遠交,而在近攻方面,先選取最弱小的南韓攻打,然後再趁趙國發生自然災害趁火打劫,並且給趙國製造內亂,順利拿下趙和燕。然後一步步滅了魏和楚,最後再收拾齊國。
可見秦國能統一六國,既有受商鞅變法的餘澤,也有後來自身高明戰略的原因。
-
3 # 經一史長一智
秦孝公嬴渠梁用商鞅,二十載變法,遷都咸陽,收復河西,秦國由僻處一隅而變為天下強國;
秦惠文王贏駟用張儀,合縱連橫,東出函谷,西並巴蜀,龍門稱王,為吞併六國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秦武王嬴蕩伐宜陽,定三川,打通東出之道;
秦昭襄王贏稷南削強楚,北滅義渠,東破齊國,長平一戰,坑趙軍四十餘萬,放眼天下,再無人可與秦國相抗衡;
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吞二週而諸侯懼,弱國請服,強國入朝;
秦始皇在六代君王的基礎上,實現了秦國曆代祖先四海一統的理想抱負!
回覆列表
這是肯定的,秦國開國的時候還只是一個西北小國,周圍都是強大遊牧民族。即使到了春秋五霸的秦穆公時,也是要看晉國眼色。
秦國真真開始強大是秦孝公時的商鞅變法,那時秦國才一步步強盛起來。秦國靠著體制的優勢,激發起底層人民的熱情,逐步向外擴張,特別是昭襄王時的軍事天才白起,更是打得山東諸侯哭爹喊娘。經過幾場大仗,把諸侯中比較強大的趙國給打趴了,還有楚國更是被白起攻破國都。
到了秦始皇繼位時,那天下基本上是秦國一家獨大,收拾山東諸侯也就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容易了。
下面我節選一段漢朝賈誼的《過秦論》,大家可以看出秦始皇繼位時的秦國是多麼強大。“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