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延財說創業

    羅老不知道咋的了,反正就跟魏延過不去,總看不貫。所以書中諸葛亮,初次見到魏延時,就說到腦後有反骨,此人早晚必反,要斬首,給了一個下馬威。我當時還覺得莫名其妙,我說這挺好的呀,良禽擇木而棲,投靠劉備有什麼不好?反正從頭至尾諸葛亮總是看不上魏延,但還不得不用魏延。哎,真替魏延抱不平啊。所以諸葛亮不聽魏延的計謀,也並不覺得奇怪。不聽也就罷了,臨死之前還要設計,死後還要讓馬帒下黑手,死得好冤啊。

  • 2 # 雲川子955

    諸葛亮就應該給魏延1w軍走子午谷取長安,自已走陳倉道相互側應,關中就有可能收復。到那時把長安做都城更有向心力!

  • 3 # 狼煙一九三一

    當時天下與漢初大不相同。秦未天下分崩,各路諸候各自為政,故韓信能攻城掠地,諸候賓服。然三國之時,北方政權已然穩固,秦未之時,韓信殲其一處,其它諸候坐看成敗,不會相救,曹魏時期,北方一體,蜀攻其一路,曹魏數路會來相救,因為其為一體。所以魏延的偷襲計劃不可能實現此其一。

    其二大軍出動,重在專一,兵聚則有力,兵分則力散,這是常識問題!

    其三子午谷上,道路狹隘,有網友說各處關隘有一處住有精兵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旦魏延陷於絕地,諸葛亮救就不可能,弄不好會變成添油敗局,欲攻不得,欲罷不能,諸葛亮作為軍事家,這點常識豈能不知。

    其四《三國志》說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這是為大將的大忌啊!也就是說,魏延是個人才,可以獨擋一面,有諸葛亮尚可制衡於他,一旦讓他單獨提一軍,如韓信故事,那麼一旦他脫離了諸葛亮的制約,依魏延的性格,難免會出現意外,到那時,鞭長莫及,悔之晚矣!

  • 4 # 野草的沉思

    魏延出兵子午谷有二個危險,

    一,是途中洩密,被曹軍伏擊。

    二,是魏延能至關中。司馬懿聞訊必親率兵圍剿。而祁山蜀軍受阻,不能及時與魏延會合。魏延孤軍必被司馬懿殲滅。

    三,另外,魏國實力強大,需要逐步去消滅其有生力量。絕非一次奇襲就能動搖其根本。

    蜀軍前線用於作戰的總共幾萬人。倘魏延一萬人被殲,必震動全域性。故諸葛亮未採納魏延之計。這不單單是用兵謹慎。

    \

  • 5 # 關東俠客

    公元228年諸葛亮南征勝利後不顧安馬勞泛又開始北伐中原實現先主劉備的未竟事業。他以漢中大守魏延為前部兵出祁山,魏延給諸葛亮出個奇策,諸葛亮率出力走斜谷道入長安,潼關。自己率一偏師出子午谷,最後兩軍會師潼關。諸葛亮斷然否定了魏延的建議。後來歷代軍事家對此產生興趣,討論當初兵出子午谷的可行性。其實,諸葛亮沒有采納魏延建議不僅是他的辦事謹慎,還會有另一層意思。魏延是一個能力大脾氣也大的人,和蜀漢群臣關糸非常緊張。《三國志-魏延傳》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下許。廷常謂亮怯,嘆恨已才用之不盡。”也就是說魏延想學西漢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兩軍在潼關相會,最後東出關中。諸葛亮沒有采納,魏延竟心懷怨恨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這才是諸葛亮不讓他兵出子午谷的原因。諸葛亮未出茅廬時三分天下,如今關羽戰死荊州丟失,東西呼應以攻宛洛的計劃成為泡影。張飛被殺,馬超黃忠病死,剩下一個趙雲己老邁。唯一能獨擋一面的魏延還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讓他獨自帶兵取得勝利之後很難控制。以後魏延的辦法恰好證明這一點。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時病死在五丈原,臨終時把軍政大權交給楊儀。魏延竟火燒棧道斷蜀軍歸路,因個人恩怨置蜀軍安危於不顧。最後父子二人逃往漢中路上,被馬岱率軍趕上殺死。因此,象魏延這樣的將在只能放在視力所及之內使用,一日放縱,百日為患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奇,宮女蘇麻喇姑為何寧願出家也不嫁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