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常容

    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我覺得能提這樣的問題的人真的不多,說明提問者也經過深度思考。

    怎麼樣避免

    第一條應該就是了解。

    我覺得現在非常口碑,大家口口聲聲都要復興中華文化,提倡國學,包括私塾,玩漢服等等之類的。但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真的瞭解嗎?

    我上一次看了一場漢服秀,看了一眼第二眼,我就不想看下去了,因為那不是漢服秀,那是戲服。他根本沒有按照服裝的規定。只是弄了人們印象中的戲服。

    大家口口聲聲說儒家文化,有多少人論語能背的下來?又有多少人,真的去認真的瞭解過論語?現在反而把三字經,弟子規當成熱門,這是一種可悲。

    第二條包容心態

    我們的心態很奇怪,當打敗的時候,我們懷著屈辱的心態,臥薪嚐膽的心態,奮發努力向上,如同越王勾踐一樣。臥薪嚐膽也成了一個富有價值觀的,正面的。但是我想請問越王勾踐的心態正常嗎?他復國之後,當他擊敗了吳國之後,他幹了什麼事情?那是一個嚴重的心理扭曲的。

    他只是屈辱的接受,當他站起來的時候,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拼命的排斥。所以越國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當然這是某一種說法。曇花一現。很快四分五裂之後就滅亡了,很多很多個小的越國。

    第三條,開放

    如果說包容讓我們能夠不會走向唯我獨尊,盲目崇古,那麼開放讓我們能夠做到洋為中用。他們現在口口聲聲說唐朝是最強大的,包括在外國我們也習慣以唐人自居,世界上有很多個唐人街。

    唐朝為什麼強盛,但是你可能沒有弄清楚,唐朝開放到什麼程度,有人統計過大概有二十幾個宰相是外華人。就這一氣度捫心自問,我們能夠接受得了嗎?

    所以開放也是很重要。

  • 2 # 曹敏174820014

    你的說法是錯的,正確的是”古為今用,外為中用’’,不是什麼“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中國可以“洋”,外國也可以“洋”,所以用“洋”代指外國是不對的,“洋”不是外國的。

    至於如何把握這個度,方法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努力提高自己,努力學習,積極向上,不做無知、怯懦、愚昧、無恥的漢奸!

  • 3 # 晚來的星辰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提出的一種指導思想。

    一、“古為今用“就是將我們的古老的偉大的傳統文化及思想用於現在的生產建設,文化發展上。

    但我們不能採取拿來主義,將古代的一切的東西都運用到現在。我們要秉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精神來弘揚,發展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

    例如中國的愚公移山的故事。

    在現代化發展建設當中,他們的這種方法就顯得特別的愚笨了,我們可以修橋建路來解決。我們需要弘揚和繼承的是他們那種鍥而不捨,不怕困難的精神。

    二、“洋為中用”就是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外國的一些有益的東西為我們所用。

    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大門對外開放。外國很多的思想文化等等都傳到中國來。我們對待這些,不能全盤的都接受過來,不要認為只有外國的月亮才是圓的。也要秉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思想,結合自己國家的國情,將其好的地方運用到國家的生產文化建設上。

    例如超市,就是洋為中用的極好的例子。

    超市的引進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穎的事物。它的可以靈活自取,給我們帶來了方便快捷的購物體驗。超市的經營理念和模式也被很多的企業所借鑑。

    所以我們要秉持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理念來運用“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思想,才不會走向“唯古是尊,崇洋媚外”的極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沒有打疫苗的貓抓傷可以用十日觀察法嘛?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