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龍防務觀察

    強5當初研發時主要是為我軍提供一個對地攻擊的空中平臺,以殲-6為基礎改為一款超音速強擊機。總體來看強-5與同時期的美蘇的攻擊機相比並不是很強,尤其是在機載武器、火控系統方面,相對落後。強-5有六個外掛點,但最大載荷僅為1500公斤,搭載能力有限。強-5後期的改進型號主要還是改進自身的雷達和火控系統,曾出口北韓、巴基斯坦等國。

    至於強-5被反覆提及的空戰效能優異,客觀的說這是源於強-5自身2代機的設計,比較強調狗鬥效能。由於無法使用鐳射制導導彈以及其他先進的導彈,所以強-5的格鬥能力現在看起來還是有限的。

    隨著中國更加先進的殲轟-7的服役,中國將主要的對地攻擊任務都交給了設計更加先進、綜合性能更加優秀的殲轟-7來完成。當初設計強-5主要是為了應付北方的裝甲洪流,隨著時代的變遷,生產了近千臺的強-5也逐漸將我軍主力攻擊機的地位讓給殲轟-7等新機型。並且隨著我空軍“攻防兼備”的新要求,單純的攻擊機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殲10/殲11系列戰機都從單純的空優戰機改進出對地、對海攻擊能力。而殲轟-7由於航程和制空能力較弱,也逐漸被邊緣化,今後我軍主力將是殲-16這樣的重型多功能戰機,既能制空又能對地對海。

    然而,我們不能忘了護衛我們天空和大地幾十年的強-5,隨著強-5的停產和退役,在我空軍戰鬥序列中已經沒有強-5了,然而強-5卻是老一輩空軍人枕戈待旦、守衛長空的利刃。

  • 2 # 國平軍史

    強5,是國內在前蘇聯米格19戰鬥機基礎上研製的單座雙發動機超音速輕型強擊機,由於機體小、航程短、載彈量小,所以被國內軍迷稱作“小強”。

    此型戰機最大的特點是,將國內仿製大量型號米格戰鬥機的機頭進氣的平頭機,第一次搞成了機翼兩側進氣的尖頭型戰機,在外觀上和殲5、殲6、殲7、殲8完全不一樣,蜂腰機身和尖頭機型令國內軍迷耳目一新。

    國內稱作強擊機的機種,在國外叫作攻擊機,在二戰期間大行其道,主要用於進攻地面目標,是打坦克、裝甲車、汽車和堅固堡壘的有效作戰平臺。

    強5機長16.7米,機高4.5米,起飛重量僅為9噸,最大載彈量1.5噸,飛行高度0.5萬米時,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1200公里,最大航程1000公里,作戰半徑約500公里。

    配有2門23毫米機關炮,彈艙內可帶2枚500公斤常規航空炸彈,機身和機翼下可載掛空地導彈、航空炸彈、航空火箭彈和副油箱等。

    以當今的眼光來看,強5屬於典型的小型戰機,是飛不遠、載彈少、滯空時間短,作戰效能差的一款攻擊機。

    強5低空效能相當出色,由於採用了尖削機頭,飛行員向下視覺比較開闊,但後視視野比較差。

    當攜帶1噸機艙內建航彈,不再外掛別的武器時,強5勉強才能達到音速飛行,為了獲得一定的作戰半徑和滯空時間,所以必須掛上副油箱,但在拋掉副油箱前,只能保持亞音速飛行狀態。

    強5有多種改進型,為了對抗前北方某國龐大的裝甲叢集,研發了核彈投擲機強5甲,能以半埋式外掛體積較大的氫彈,為國內軍隊提供了一種戰術核攻擊的手段,在對抗坦克叢集時有較大實際意義。

    至於以後開發的強5乙魚雷攻擊機,實際上意義並不大,不具備實戰能力,所以此型機只是研發成功而已,並未量產裝備部隊。

    但強5畢竟是在老舊的米格19基礎上研發的,已不能滿足現代空地作戰需求,與美A10攻擊機、俄羅斯蘇24攻擊機效能相差太遠,所以隨著效能更好的殲轟7服役,空軍就淘汰了大量的強5攻擊機,現在,僅保留二、三百架的規模,只是保編制保飛行員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闓運為什麼一生不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