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來看世界呀
-
2 # 掀開科學的超短裙
答案:猜測答主應該是想從恐龍外形(復原圖)來區分食性,畢竟一般人也少接觸到恐龍化石。
今天先寫寫,一般人們產生的誤區,也是我曾經以為的區別。
科學分類上的區別因為獸腳類恐龍包含了所有食肉恐龍,所以一開始想從分類上來解釋,就顯得很專業,而且也比較容易查詢資料。
但後來發現,雖然所有食肉恐龍都在獸腳類恐龍中,但獸腳類恐龍中還包含非食肉恐龍。
比如鐮刀龍,也是獸腳類恐龍的一種,但卻可能是“吃素”的。
但鐮刀龍的化石太少了,其實還不能最後確定它的食性,猜測可能是吃葉子的。
當然不要忘了,獸腳類恐龍,還有後人活在現在的世界裡,那就是——鳥類,鳥類可是吃肉、吃素、雜食的都有。
雙足行走的都是食肉恐龍,四足行走都是植食性恐龍?非也!
可以說食肉恐龍都是雙足行走的,但雙足行走的並非都是食肉恐龍。
還可以舉一個大家可能之前在大熒幕看到的恐龍——腫頭龍,在《侏羅紀世界2》橫衝直撞、人仰馬翻。它是雙足行走的,但卻是“吃素”的。
當然兩足行走的“素食主義”恐龍,不止腫頭龍,還有角龍等。
其實恐龍祖先是兩足行走,後來演化了四足行走的物物種,四足行走的恐龍通常會有龐大的體型,這樣前肢就可以分擔體重了。
從外形判斷食性,還是需要從相關的部分著手。比如進食的全過程中,需要的身體部位,食肉食素的恐龍有什麼差別?
牙齒適合切割肉類、還是植被;
消化植物需要更長的腸道,這樣就需要龐大的體型,體型增大了,四足行走更加穩定和安全;
身體構造,比如前肢等部位是適合捕食動物,還是適合取食植物……小短手這個設計肯定不是為了能吃植物,參考霸王龍。
這些雖然在很多時候可以說是食肉、食素的恐龍的區別,但不絕對,前面也有舉例。
-
3 # 雨婷的美食小屋
大家好,我是泉城雨婷小阿軒,今天我來回答一下食肉恐龍和食草恐龍的區別。從兩者已經發掘出的化石形態來看,食肉恐龍一般牙齒鋒利,體型較瘦方便靈活,有利爪等等,反之則一般都是食草恐龍,答案未必全對,我也在學習中
回覆列表
結構體現功能,食肉恐龍和食草恐龍食物種類不同,一個吃會動的動物,一個吃不會動的植物,兩者在外形和結構上具有明顯的差別。掰開狗嘴我們可以看到,狗嘴裡有不少尖牙,因為捕獵的關係,尖牙可以更牢固地咬住獵物,也有助於撕咬生肉,而牛嘴裡卻是磨牙比較多,因為它們吃的是草,重要的不是咬住草不讓草跑了,而是把草磨碎更加便於腸胃的消化。食草恐龍和食肉恐龍的牙齒也有相似的區別。因為捕獵的關係,食肉恐龍的顱骨、大腦結構也有一定的適應性改變。食草恐龍被食肉恐龍咬住後並不會立馬死亡,也會劇烈的掙扎,因此它們的牙齒、下頜就需要比較堅固,也有較為突出的肌肉附著點,使下頜咬合的時候能有更大的力量。因為大腦容易在捕食時的衝撞中受傷,其大腦也經長時間的生存競爭,物種進化出更利於保護大腦受損的結構。單單靠腦袋和下頜的結構捕食也有缺,某些食肉恐龍進化出了雙足站立的體型,解放了前肢作為其它用途,因為雙足站立的緣故,它們的脊柱、腿部骨骼結構也有較大區別。而食草恐龍也因為生存競爭,在體型大小、外表角質層結構、尾巴功能等方面有明顯區別於食肉恐龍的進化。
以上是一些較明顯的特徵,還有很多細微的差別,有經驗的考古學家,大概一眼就能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