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身邊很多朋友喜歡吃水果,很多人不喜歡吃水果,問他們,都是小時候養成的習慣,小時候吃慣了,長大了不吃,很容易上火。 2.很多人無肉不歡,問他們也是小時候養成的習慣,前幾天問過一對蒙古夫妻朋友,他們從小吃羊肉,現在吃羊肉一點都不上火,不像很多內地的朋友,連吃兩頓羊肉就火很大。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周圍都有這個現象?
17
回覆列表
  • 1 # 農村恆媽

    我覺得這個說法肯定是有道理的,就像南方人愛吃米,北方人愛吃麵,青藏高原吃青稞,內蒙古吃手抓肉,或者奶製品,西方人吃西餐。飲食習慣跟當地的生產生活環境有關係,地域情況不同,農作物種類就不一樣。以前的交通條件也不發達,只能吃當地有的作物。代代相傳就形成了不同的飲食文化。

    隨著現代交通的發展,城市的發展,人員在不停地流動,飲食文化也在交融創新,多少遊子夢寐以求的確是家長的飲食,媽媽的味道。

    但是,也並非絕對,親身經歷,從小到大都無法接受露露的味道,沒想到結婚以後卻能接受了。

  • 2 # 筠寶廚房

    說一個我的生活經歷吧,我是一個很容易健忘的人。感覺七八歲以前的生活都沒有什麼記憶,一天朋友送給我一罐紅薯葉醃的醃菜。吃的第一口。整個人感覺回到了七八歲,往事歷歷在目。感覺眼眶都有點溼潤。因為小時候家裡窮,吃紅薯葉吃的太多了。這20多年都沒有吃了,突然吃到這種味道,一下手就勾起了往事,所以說人的味蕾記憶,也許比人的大腦記憶還要深刻一些。

  • 3 # 我是一本菜譜

    口味隨著年齡不變,現實都經不起歲月推敲,何況習慣呢,除非自已力所能及的習慣,比如早上五點起床,那些自身良好的作風。

  • 4 # 牛排哥阿仁

    這是肯定的,每個人的口味都會因為小時候特定的環境所產生特定的記憶,當然也會因長大作出部分改變,因為人生活中的美食大多都是功能化需求,真正能讓自己產生記憶的肯定是先入為主的一些美食了……

  • 5 # 其樂千千

    所謂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從小養成的飲食習慣會深深的印刻在每個人的味覺記憶中,輕易很難改變。不過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形成新的飲食習慣也不是可能。

    比如江浙一帶,可能比較習慣在炒菜的時候放一點糖,北方人初到江南就會感覺不習慣。靠海城市的就從小愛吃海鮮。四川人一般就都不怕辣,而且大多都是無辣不歡的,等等……

    記得在大學時,有過一次接待南韓的國際交流生的經歷。不用說,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帶他們瞭解中國的風土人情,品嚐中國的美食。於是一天早晨,我們買了上海經典的大餅、油條、豆漿、小籠包等給南韓學生們當早餐。看得出他們在品嚐以後的讚許,更多是出於嚐個鮮以及禮貌,並不是真正合他們的口味。直到其中有一名女生,拿出隨身帶的一盒南韓辣醬,分給她的夥伴們,讓他們拿油條、大餅蘸著辣醬吃,這才看到他們臉上表露出滿足。可見從小的飲食習慣對他們的口味影響之深遠。

    不過飲食習慣還是有可能隨著成長改變的,尤其當生活環境發生變化,比如工作原因長期呆在了異地,那就不得不迫使自己適應當地的飲食口味。況且如今餐飲的繁榮,很多的地方美食隨處都能吃得到,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也會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比如現在麻辣火鍋隨處可見,於是越來越多的南方人也變得很能吃辣了,可見新的飲食習慣也可以在成長中逐漸養成。

  • 6 # 咕咚健康小助手

    我覺得還是能改變的吧,至少口味能改變,呵呵。

    我是山西人,家鄉飲食的口味偏重,鹹、辣、酸,都很給勁。來北京上學之後,接觸的南方人多了起來,學校食堂裡的菜大部分也是偏南方口味一些,比較淡、甜。

    一開始很難適應,還自己從家來帶調料來。也很難理解南方人為什麼吃那麼淡。有次被上海的同學拉去吃什麼雞,端上來嚇我一跳,那就是一隻被扒光了毛的雞煮了煮,怎麼吃啊!!!上海同學說,你不覺得你們把食物做的那麼鹹那麼辣,就把食物的本來味道遮蓋了嗎,那樣你們吃的到底是這東西還是調料啊?

    當時覺得他這麼說還挺有道理,從那以後就讓自己也去吃淡的東西,試著品嚐食物本身的味道。有幾次感覺還真是嚐到了食物本來的那種香味。

    後來我的口味就慢慢變了。現在基本上很難接受又鹹又辣的味道了。不過回家就慘了,覺得每道菜都鹹,呵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子裡吃了沒加熱的水果,如果喂孩子奶,會對嬰兒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