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格股知大劉

    三國裡蜀國最弱!諸葛亮去世後,尚存的大將不多!"蜀中無大將 廖化作先鋒”,劉禪是非常明白的,屬於善終,也是不錯的結果.

  • 2 # ME南柯

    古人怒其不爭,所以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但事實上,以劉禪的性格,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得以善終。人最難得的就是認清自己,知道自己要什麼樣的生活,能做什麼樣的事。而劉禪恰恰這點做的最好。無論是諸葛亮出兵伐魏,還是遵從諸葛亮遺言選相,或者最後的"樂不思蜀",都體現了劉禪對自己能力不足,地位變換的清晰認識。以結果看過程,劉禪雖然扶不起來,但卻是聰明人。

  • 3 # 遊兵豐靈

    劉禪也算是一個人物,在他身上有很多無奈,少時就一公子哥,父親去世後呢又沒什麼機會得到歷練。等諸葛亮也死了以後呢,自己又沒什麼大志,確實當時蜀中已無大將。後來投降司馬昭,被各種侮辱,也是沒辦法。其實劉禪也不算是個昏君。

    “扶不起”可能對於劉禪還是有些冤枉,諸葛亮也根本沒有認真扶持過,諸葛亮只想完成自己的夢想,青史留名。劉禪降魏後,司馬昭在一次大宴蜀國君臣時,特意令人奏起了蜀地音樂,以觀察劉禪的反應。蜀國舊臣聽後無不現出悲慽之容,只有劉禪一人不悲反笑,開心得不得了,活脫脫是一個缺心少肝、苟且偷安的皮相。司馬昭當時就跟人說,一個人沒有心肝怎麼可以到這種地步!後來司馬昭又去問劉禪,說你還想念蜀國嗎?劉禪馬上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這個成語從此誕生。說完這個話以後,劉禪帶來的一箇舊臣就跑去找他說,不能這樣說呀,這樣說實在太沒心肝了,下回司馬昭再問你,你就說,先人的墳墓在蜀國,我沒有一天不想,然後把眼睛閉起來。果然,不久司馬昭再次問劉禪,說想念蜀國嗎?劉禪說:啊呀,先人的墳墓都埋在那兒,我沒有一天不想。司馬昭說不對啊,這話我怎麼聽著不像你說的,像你某個大臣說的。劉禪馬上把眼睛一睜:哎,對啊,就是他說的,就是他教我這麼說的! 乍一看,劉禪的確是一幅沒皮沒臉的嘴臉,而且無恥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可細細一想,劉禪不如此回答又能如何?

    可能我們思維裡面習慣了英雄,習慣了君王就能掌控一切。但君王也是人,在某些特定環境下他可能就是個平凡的人,加上被司馬昭各種黑,所以就有了“扶不起的阿斗”。

  • 4 # 青磚綠瓦

    三國蜀漢後主劉禪自十七歲登基為帝,在位四十年,前期靠諸葛亮主內外之政,後期任用大臣陳袛及宦官黃皓,無雄才大略,無識人之明,實是庸常之主,扶不起的阿斗!

    大臣陳袛沒有什麼軍政才能,只會一些旁門左道,受到劉禪的寵愛,董允死後被任命為尚書令,鎮東將軍,權利超過大將軍姜維。勾結宦官黃皓把持內外朝政。陳袛死後,宦官黃皓變本加厲干預政事。姜維看黃皓操弄朝政,諫言殺掉黃皓,劉禪卻不以為然,還勸姜維,黃皓只是一個小人,沒必要跟他一般見識,姜維見此遠避成都屯田。

    景耀六年263年,魏國鍾會在漢中練兵,姜維曾上書,提醒劉禪提早進行防禦準備,但劉禪聽信黃皓所言,認為魏國不會開戰,結果錯過提前防禦的機會。

    同年夏,魏國派遣鍾會、鄧艾率大軍伐蜀,姜維率十萬大軍將鍾會擋在劍門關,結果鄧艾率兵偷渡陰平關,直攻成都,劉禪及朝中大臣慌亂不堪,劉禪的兒子北地王劉諶請求背城一戰,劉禪不同意,在外的南中監軍霍弋請求帶兵保衛成都,劉禪也不同意,確聽從大臣譙周的建議,向鄧艾軍投降!北地王劉諶悲痛之下來到祖廟哭訴,殺妻殺子,自殺而亡!可悲可嘆!

    回想劉備死時對諸葛亮的託孤之言,若劉禪不能輔佐,彼可取而代之!除了忌憚諸葛亮,何嘗不是認為劉禪並沒有什麼大的才能,最瞭解劉禪的其實還是劉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道美食,你覺得顏值和味道哪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