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本心書屋
-
2 # 嘉勇35706956
對於行書的連寫我們以該做到一下幾點:
1、行書:指符合“務從簡易、相間流行”、“離方遁圓”這個行書定義的字型,它是楷書的解放,又是草書的收斂。總之,書寫起來快捷簡便、收放有度、瀟灑通暢、靈動易識,為行書的正統。
2、行楷:沉著收斂、字字獨立,更接近楷書的樣貌,而用筆卻仍輕鬆靈動,活潑自由,結字不似楷書那樣處處嚴謹端莊、整齊劃一,不時大小錯落、欹正相生。
3、行草:是行書更為縱逸的一脈,它的效果更加快捷簡便,書寫中多連綿映帶,更多地運用草書筆法。有些行書作品中不時出現草法,兼融順便,轉換自然,使作品更加起伏跌宕,生動有致。
4、行書章法的基本要求:行氣貫通、起伏跌宕、揮灑錯落、虛實收放、筆斷意連。
格調的問題不僅在於師承,也在於時代的審美趨向和作者的藝術修養。書法創作不是一時的事情,作者從學書時起,就在為寫出自己的字型而努力。透過多年的積累、取捨、領悟,寫出自己的情性與節奏,因而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格調。
一、行書
1、行書:指符合“務從簡易、相間流行”、“離方遁圓”這個行書定義的字型,它是楷書的解放,又是草書的收斂。總之,書寫起來快捷簡便、收放有度、瀟灑通暢、靈動易識,為行書的正統。
2、行楷:沉著收斂、字字獨立,更接近楷書的樣貌,而用筆卻仍輕鬆靈動,活潑自由,結字不似楷書那樣處處嚴謹端莊、整齊劃一,不時大小錯落、欹正相生。
3、行草:是行書更為縱逸的一脈,它的效果更加快捷簡便,書寫中多連綿映帶,更多地運用草書筆法。有些行書作品中不時出現草法,兼融順便,轉換自然,使作品更加起伏跌宕,生動有致。
4、行書章法的基本要求:行氣貫通、起伏跌宕、揮灑錯落、虛實收放、筆斷意連、疏密散朗、因勢賦形、自然諧暢。
二、草書
1、啟功先生說:“草,本是草創、草率、草稿之義,含有初步、非正式、不成熟的意思。在字型方面,又有廣狹二義:廣義的,不論時代,凡寫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但狹義的,或說是當作一種專門的字型名稱,則是漢代才有的。”
2、章草、今草、狂草是草書發展中自然形成的三個階段、三種體勢、三種態度。
3、草法產生的幾種途徑:源自篆隸、省卻區域性、連線點畫、改變位置。
4、草書創作應作到;
(1)欲書先散懷抱:“心不厭精,手不忘熟”,做到“運用於精熟,規矩諳於胸襟”,作品就可以“容於徘徊,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翰逸神飛”了。
(2)草乖使轉不能成字:孫過庭《書譜》雲:“夫運用之方,雖由己出,規模所設,信屬目前,差之一毫,失之千里,苟知其術,適可兼通。”“草以使轉為形質。”形質即草書的體格,相當於人的五官四肢,當然不能有差錯。有些字的寫法差別甚微,必須要靠非常精確的筆法來區別,故書寫時運筆的長短、輕重、轉折就非常重要。
(3)速度、節奏與格調:草書書寫速度很快,這就需要書寫者必須掌握高度純熟的用筆技巧,並對所寫內容胸有成竹,意在筆先,才能一氣呵成。
草書需要優美的節奏,孫過庭《書譜》雲:“留不常遲,遣不恆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矩於方圓,頓鉤繩之曲直,乍顯乍晦,若行若藏。”這樣才能寫出草書的節奏。
格調的問題不僅在於師承,也在於時代的審美趨向和作者的藝術修養。書法創作不是一時的事情,作者從學書時起,就在為寫出自己的字型而努力。透過多年的積累、取捨、領悟,寫出自己的情性與節奏,因而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