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遠古時代的古史傳說,炎帝被黃帝打得慘敗,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可我們的先人卻一直拿他和勝利者黃帝並尊且炎帝排名還在黃帝前面,這種現象如何理解?
回覆列表
-
1 # 半卷
-
2 # 夢香寒冰
炎帝是中國古代帝王,他留下來的農業,弓箭,治陶,麻衣,農產品交換(商業)等多方面中國先進科技。其中神農氏是炎帝一支,又留下中醫,烹飪等政治遺產。說個你們不相信的,炎帝發源於四川雲南貴州西藏一代,我相信三星堆就是炎帝遺蹟。
黃帝發源於蒙古高原,是中國古代遊牧民族始祖。黃帝發明軒轅,就是輪子,黃帝是騎兵,裝甲車和運輸業始祖。
炎黃合流標誌中華民族誕生,他們的很多特色到後來中國一直繼承。比如以農治國,比如強兵興國,比如民族融合,比如中醫烹飪流傳。
當時知名的不同意炎黃合流的是炎帝蚩尤氏,他們掌握金屬科技,但是被黃帝打敗。還有一支黃帝部落的部族反對黃帝,後來帶人離開,穿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他們叫瑪雅人,是人類唯一一支不使用輪子而是供奉輪子的民族。從瑪雅人供奉太陽神這個習慣來說,很明顯黃帝尊奉中國的天信仰,然後將太陽形狀做成輪子,黃帝做法相當於背祖,卻是中華民族始祖。所以中華留下祭祖習慣,就算黃帝得不到部族祭祀也無妨,他得到中華民族祭祀。
炎黃合流是中國大事,自此炎黃子孫出現。語出《國語·周語下》:夫亡者豈繄無寵?皆黃、炎之後也。
炎帝蚩尤氏還有直系後代,就是苗族彝族。黃帝沒合流還有一支,就是羌人。都是中華民族後代,所以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家源頭從這裡而來。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炎黃子孫”這個詞應該是八十年代以後逐漸流行的,在之前近代歷史上,更常見的是“黃帝子孫”,比如說,1899年,康有為去加拿大華人社群演講,他的說法是“中國皆黃帝子孫,今各鄉里,實如同胞一家無異”。
革命者鄒容也曾經說過,“中國之一塊土,為我始祖黃帝所遺傳……”
梁啟超更是曾經寫過“嗚呼!孰知我黃帝子孫在祖國雖無復寸土,而猶有作蠻夷大長於海外,傳百餘歲而未艾者耶?”
不知道提問者這種沒有黃帝子孫的說法,從哪裡看到的,或者是不懂歷史就在這裡妄自揣測。
印象裡近代好像很少提到“炎黃子孫”,筆者反正沒有找到這個詞,但是有一個很接近的說法,也就等於這個詞。
1906年,宋教仁撰文寫到:“嗚呼!此三十萬人者,非皆我羲農黃帝之子孫,我最親愛之同胞乎?”
羲農黃帝,不就是伏羲、神農、黃帝的三人合稱的說法嗎?
雖然我沒有找到最早的炎黃子孫的說法,但是似乎這個詞也是有歷史淵源的。
但是,從歷史上看“神農”和“炎帝”早期是兩個存在。黃帝更有可能是“神話人物”。《史記》裡《封禪書》談到祭祀的時候,神農和炎帝是兩個被祭祀的物件。後來,才有人把神農和炎帝當作一個人說法。
其次,再談黃帝,很多人論證黃帝的存在,都引用《史記》,可是司馬遷對於這個是持懷疑態度的:
“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史記·五帝本紀》
至於帝是什麼意思?甲骨文裡,帝是天上的神,印象裡甲骨文寫過有些商王死了以後,昇天就是“帝”。所以,“黃帝”、“炎帝”早期有可能是神的概念,後來逐漸被人物化了,近代則成了民族認同的符號。
當然了,“炎黃子孫”只是漢族和部分少數民族認同的詞彙,不代表包括五十六個民族的整個中華民族。歷史上,漢化程度極高的金朝,他們官方也不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是祖先從高麗來的。
所以,我們談不能把“炎黃子孫”完全等同於華人,中華民族是多源一體的,多源是歷史,一體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