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蜂戈13131
-
2 # 創客擺渡人
肉鵝飼養管理技術是一門學科,博大精深,如何飼養肉鵝才是一個學問。對的殖養肉鵝有三個三個階段:育雛期,維持階段,催肥階段。三個階段的飼養方法,看著簡單,做著不容易。以下就是肉鵝飼養管理技術。第一:育雛階段,做好“三度”,“二定”,“光照”育雛階段是肉鵝飼養最關鍵的階段,這時鵝苖小抗病力差,適應外觀界能力也差,為了培育數量多,質量好,體格健壯的鵝苗,要做好“三度”,“二定”,“光照”這三個方面。
三度即溫度、溼度、密度。溫度過高,鵝的散熱機能增強,體質減弱,飲水增加,採食下降,溫度過低,鵝抗寒能力差,容易扎堆而造成死亡。鵝雖然昰水禽,但要保持舍內通風,如果溼度過大,溫度又高,蒸發散熱發生困難,食慾下降,抗病力下降,發病率高。低溫加潮溼會引起感冒,下痢。溼度過低,羽毛髮育不良。飼養鵝對密度影響較大,密度較大,體重下降,出現啄羽,密度過小,雖然提高成活率,但浪費空間。定時能使鵝形成良好的條件反射,就會有飢餓感。根據飼餵次數合理定飼餵時間。
定量即能保證鵝的正常營養需要,又能省料,保持良好的食慾。不但要精飼料量,也要定粗、青飼料量,要讓鵝吃飽。要讓1—3日雛鵝光照,24小時都要光照,日間可讓太Sunny照,太Sunny有殺菌作用,夜間可用40W燈泡照亮。8—14日換25W燈泡。第二:維持階段,補精料。育雛階段結束了,鵝長骨架和羽毛的階段,段練胃腸機能,需要大量的纖維素。其放牧方式有全放牧飼養、放牧舍飼相結合,全放舍飼養。以放牧為主者,可補精料,如果放牧條件好,不補精料也可以。全舍以粗飼料為主(草粉、糟渣、青草、樹葉)。
第三:催肥階段,增加喂料。50—80日齡增加餵豬料,便於催肥。催肥飼料以肉中大鵝為主,精料可增加總飼料的80%,其他飼料可以青草直到出售。鵝是耐寒動物,建舍時,有鵝的水面運動場面。
-
3 # 家禽養殖666
鵝苗管理注意事項及如何養鵝不得痛風的方法
鵝苗體質嬌嫩,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較差,必須精心管理,科學飼養。育雛室要保持合適的溫度,最初一週不得低於28℃,以後每週下降1—2℃。鵝苗在出殼24小時內毛幹能獨立行走時,應及時飲水開食,但須做到“先飲水,後開食”。供給鵝苗的飲水必須清潔衛生,溫度適宜(20℃左右)。
養鵝最怕的就是發作鵝痛風,由於一旦發作痛風損失沉重。所以養鵝時要提早準備好達龍綠風寧等系列產品,可有效防止鵝痛風病的發作,解決鵝痛風問題。
鵝苗開食的飼料可用2份切細的青草或菜葉加1份碎米(碾碎泡軟的稻穀、玉米或煮至7—8成熟的米飯均可)混合均勻,而後將混合好的飼料撒在淺食盤或塑膠布上。供給鵝苗的日糧,5—10日齡可用20%—30%的米飯或混合精料加70%—80%的青草或菜葉;11—20日齡,精料與青料搭配比調整到1:4—8;21—30日齡可調整到1:9—12。1—10日齡每天喂8—10次,11—30日齡每天喂5—6次。鵝苗消化道短,生長髮育快,夜間需加喂“夜食”。一般15日齡前每天加喂2頓夜食,15日齡後每天加喂1頓夜食。
鵝苗1周齡後可選風和日暖的天氣開始短途放牧,放牧時間分2次,分別安排在上午和下午。每次放牧時間開始不宜過長,約控制在0.5—1小時,以後隨日齡增長而適當延長放牧時間。陰雨天應停止放牧。鵝苗在15日齡前後可開始飲水,每次飲水時間約15秒。
回覆列表
肉鵝養殖方法:
1、鵝棚設定
一般選擇在水源、山塘、河溝等附近的坡地建棚,內設料槽和水槽,每平方米飼養2~4只育成鵝。也可與種果、養魚相配套大規模飼養。建棚的好處是減少鵝的活動,降低能量損耗,從而提高其飼料報酬。
2、品種選擇
雛鵝應選擇生長速度快的優良品種肉鵝,選頭大、腳粗健壯、善於覓食、掙扎有力、抗病力強和絨毛有光澤的雛鵝。
3、適時催肥
肉鵝主翼羽長出後即可開始催肥。整個催肥期圈養,飼料要多樣化,以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易於消化的玉米、稻穀、麥子、糠麩等為主。適當搭配蛋白質飼料和粗飼料。
4、注意防病
在育成鵝階段的飼養管理上,主要是防治消化系統疾患。可大量應用生物獸藥飼料,如促菌生、酵母菌、乳酸菌等,使鵝的腸道消化良好,還對多種病原引起的腹瀉、腸炎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夏季養殖肉鵝的注意事項
1、注意防暑降溫。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是夏季養好肉鵝的首要問題。夏季,鵝舍溫度最好不超過26℃,肉鵝的飼養密度以每平方米6-7只為宜。
2、圈牧巧妙結合。肉鵝30日齡後至主翼羽長出前,是生長骨骼、肌肉和羽毛的階段,在飼養上要圈牧結合。要充分利用夏季早、晚氣溫較低的時間,選擇草質好、數量足的地方進行放牧。其餘時間要圈養。
3、適時進行催肥。當肉鵝的主翼羽長出後,即可開始催肥。整個催肥期都要圈養,飼料要多樣化,以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易於消化的玉米、稻穀、麥子、糠麩等為主,適當搭配蛋白質飼料和粗飼料。
4、搞好防疫滅病。 肉鵝在夏季容易發病,要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如果母鵝未注射過小鵝瘟疫苗,所產的雛鵝易患小鵝瘟,因此必須進行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