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久困堅城之下乃兵家大忌。
8
回覆列表
  • 1 # 歷史遊戲影視評論

    曾國藩位高權重,無論皇帝是誰都不可能容得下他。我們可以看年和雍之間關係,夠親密吧,妥妥的親戚關係,就是這種交情,年說殺殺了,更別提那是掌權的是最擅長玩制衡的慈溪,他手握大軍說反就反了,他也是養賊自重。

  • 2 # 初心穩立

    速戰擊潰太平軍,極容易死灰復燃,而死磕 ,則會從精神和實力的根本上極根除太平軍。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利於國的長治,但不利於民現在的生存生活。

  • 3 # 大師神馬是大師

    戰略佈局不同

    1.曾國藩的戰略是圍城打援

    2.當時在天京以外分佈眾多天京兵力

    3.洪秀全被困,各地勢必來救

    4.在運動中消滅敵人,以不變應萬變,這是老實人

    4.但也是徹底消滅洪的方針

  • 4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曾國藩不求速戰的戰法,看似呆板,卻是當時最低成本,最快速鎮壓太平天國的辦法。

    1、當時雙方的軍事素質,決定了深溝壁壘是當時價效比最高的戰鬥方式。

    清末,不論是湘軍、淮軍、太平軍,都不是職業軍人,都是從民間招募的。在這種情況下,訓練水平十分有限。即使是有才能的將領,也是不容易節制軍隊的。

    在野戰中,這樣的軍隊很容易被打亂,一亂起來,將領才有才幹也是百搭。而在壁壘戰中,守勢的一方即使一處危機,只要將領的軍事素質和兵力差距不大,也可以調動部隊重新堵上,不至於損壞大局。

    而由於雙方的技術水平和戰術水平都有限,如何突破壁壘在當時是一個巨大的難題。湘軍在進攻安慶的壁壘時,也是無可奈何。

    這種難題,直到二戰時期,隨著坦克等技術裝備的大量使用,使得進攻方可以在一處突破後大膽深插,快速機動,才在根本上得到解決。

    在坦克等技術裝備大量運用前,壁壘戰都是最高效率的戰鬥方式。

    2、湘軍、太平軍將領能力特徵;

    湘軍的將領,因為其高層多來自於文人團體。對戰爭的應變能力明顯不如太平軍。

    湘軍吃虧,吃得最大的幾次,都是在運動戰中,而太平軍,正是運動戰的高手。這就決定了湘軍只能勤能補拙,透過中規中矩的壁壘戰步步緊逼,壓迫敵人。

    實際上,縱觀歷史,無論是明末洪承疇鎮壓李自成、張獻忠起義,還是後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壁壘戰,都是統治者最有效的方法;概因起義軍多負擔小,來去自由,統治者有“守土之責”,難以自由。

    湘軍吃的虧,多是在野戰中。

    3、頓兵城下是兵家大忌,前提是時間對進攻方不利;

    時間對進攻方不利,有幾種常見的情況:

    (1)、糧道維持風險高。

    在湘軍圍困天京時,萬里長江,已經是湘軍完全控制了,後勤非常便利、安全。而太平軍水路已失,陸路被圍困,天京的補給十分困難,洪秀全就疑似是帶頭吃“甘露”而死。

    (2)、外圍局勢演變導致主動權喪失。

    當時,李秀成雖能引軍入援。但他所依仗的後方蘇杭正被淮軍攻略,使得李秀成的外圍力量迅速損失殆盡。在太平軍後方被攻略後,時間越拖,李秀成的力量只會愈發薄弱,正所謂孤城不守;

    靈活機動的太平軍在壁壘戰中銳氣耗盡,再也找不回當初氣勢如虹的感覺了

    (3)、久攻不下,士氣不振。

    士氣不振,源自迷茫。戰士們看不懂形勢,不知道這個日子何時是個頭,為何而戰。

    湘軍的戰略雖顯呆板,但卻非常清晰。為何要死磕安慶,為何要死磕天京,不但自己人知道,太平軍也知道,所以,久攻之後,士氣受挫的不是進攻方,而是防守方。

    青年毛澤東提到曾國藩時,都評價說,看他平定洪楊之亂的手法,佩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泰國的最佳季節是幾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