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4
回覆列表
  • 1 # 麓風軒

    這個問題說法有誤,準確地說,漢字中沒有“多”這個偏旁,只有包含“多”的漢字。

    1、漢字當中現有174個部首,沒有”多“部,見下圖《漢字部首名稱表及含義》;

    2、含有“多”的漢字,其中一些的偏旁部首為“夕”部,不是夕部的,則含有另外其他部首,見下圖《現代漢語詞典》中“夕”部:

    3、包含“多”字漢字,有以下一些:

    垑 拸 茤 奓 栘 趍 夦 橠 哆 眵 蛥 跢 嗲 夥 黟 多 侈 卶 迻 爹 移 偧 夠 夠 夡 翗 鉹 郺 簃 恀 扅 痑 袳 袲 誃 熪 謻 陊 姼。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閱《現代漢語詞典》)

  • 2 # 一老沈一

    有意思的話題。

    以多為偏旁的漢字不少。《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裡,各自都有幾十個近百個。 不過題主問的肯定不是有多少個包含“多”的漢字,而側重點一定是在“偏旁”。

    那就首先有必要釐清一下“偏旁”的含義。

    一般來說,漢字中的合體字,或左右組合,或上下組合。古人的習慣,“左為偏右為旁”,再引申為“上為偏下為旁”——一般稱“某某頭、某某底”。所謂偏旁,僅此而已。它不涉及構字的設計,也不管音義。

    在偏旁的概念當中,還包含著“部首”這個子概念。這就和本題目有關了。

    平常說,“單人旁”、“雙人旁”。大家都能理解——約定俗成,沒毛病。 一般,是把偏旁部首連用的。然而,嚴格講,所有漢字的字典詞典,翻開來,標註的不是“偏旁”而都是“部首”——透過“部首”來查字。“部首”分兩類——檢字部首和意音部首(構字部首)。 我們現在用的各種漢字查閱工具書,“部首”189-250個。《漢字統一部首表》規定為201個。這都是檢字部首。

    可是別忘了,提出漢字“部首”理念的老祖宗是漢代許慎,他在《說文解字》裡歸納了540個漢字部首。這些“部首”都與漢字的意音有關,是構字的“部首”。

    現代所有漢字的工具書中,都沒有把“多”作為“部首”,而是把包含“多”的合體字,分解到其他部首當中。這也沒毛病——為了檢字方便。 但是,在《說文解字》的540個部首裡,是有“多”一號的——在其“第七篇上.文九”。在這個意義上,題主是可以發問的。

    許慎對“多”的解釋是,“緟也。從緟夕。夕者相繹也,故為多”,“凡多之屬皆為多”。“緟”音chóng,原意為巢絲過程中的拔絲——表增益。引申為“重”。“繹”,也形容拔絲,表連綿不絕,“演繹”由此而來。許慎的解釋很到位——重夕為多、夕演繹為多。而且他說了,凡是有此含義的字,“皆從多”——“多”賦予了相關字一定的意義,它們由此造出。

    不過有點兒可憐,在“多”部裡,許慎只收錄了三個字——其中包含“夥”,也就是現在的“夥”。另兩個很生僻,基本屬於死字,不再例舉。但這也算對題主有了交待。 問題在於,許慎把“多”列為“部首,是不無根據的。在已經釋讀的甲骨文中,不管是2000多個還是1490個,已經有了“多”字。而且,“多”還作為聲符偏旁被用來造新字——大概那個時候還沒有“部首”的說法。儘管許慎無緣見到甲骨文,但他對“多”的解讀,一定是吸取了前人經驗和智慧的。

    什麼時候“多”不再作為部首使用呢?應該是從《康熙字典》開始。這部字典,把延續多年的“部首”打亂了。由此也引來當時和後來的一些訓詁學者的齟齬。不過,從此,漢字工具書的“部首”開始更偏重向檢索方向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的偶像會和自己有相似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