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晴天0123456
-
2 # 上頭派掌門
佛祖有意傳佛法,於是命觀音到東土尋找取經人。另一方面,東土大唐的皇帝李世民有佛緣,立下了向佛之心,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化生寺千僧會以及唐僧演妙經。一個有意要傳,一個立志要取,可謂萬事俱備,只欠取經人了。唐僧本來就是金蟬子轉世,又是千僧會上的明星,自然就成了雙方都中意的候選人。觀音先是送了兩件寶貝給唐僧:袈裟和錫杖。“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禪杖亦是“遊天闕”“破地關”的寶物。
水陸正會上,觀音確認唐僧是自己要找的人,於是現了真身,引得眾人膜拜。太宗大喜,問曰:“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此時,唐僧自告奮勇,自此,一切都成了。唐僧回到洪福寺,徒弟說“嘗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唐僧回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唐僧一言道破天機,他執意西去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天命所歸;第二、時勢造英雄,或者,說難聽點,大家合夥給唐僧挖了個坑;第三、唐僧虔誠向佛,有救苦救難的宏願;第四、唐王的厚愛;第五、報國之志;第六、有佛祖保佑,袈裟護持;第七、“虎豹妖魔”不過是道聽途說,不見得真有;即便有,哪就真碰上了?後來發生的事,完全不在唐僧的預料之中。不得不說,唐僧是個行動派,是個真正的勇者、仁者。
-
3 # 墨魚軒書畫
唐僧自己本領低微,又不知有三個強大的徒弟在取經路上等著自己,他卻依然獨自上路取經,這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經過戰亂後的唐王朝,社會穩定,人心安定。但眾生卻飽受冤魂騷擾,需要用大乘佛經來普渡冤魂。所以需要當時佛教地位甚高的唐僧去完成這個任務。
二、佛家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宗旨,有“捨身噬虎”的犧牲精神,唐僧作為當時唐皇帝李世民著重表彰的佛教優秀代表,他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完成取經任務。
三、唐僧是響應唐皇帝李世民的號召而毛遂自薦去取經的。《西遊記》原版第十二回,唐太宗問:
“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唐僧上前施禮道:
“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於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因此,取經並不是唐僧主動要求的,而是給唐皇帝李世民幫忙。
唐僧因為受唐皇帝李世民恩惠甚多,所以在朝堂上頭腦一熱自告奮勇去取經,其實他冷靜下來也後悔,但話都說出去了也只能硬著頭皮撐著。
當他回到洪福寺後,且看原著中他們的對話:
“發誓願上西天,實否?”玄奘道:“是實。”他徒弟道:“師父呵,嘗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玄奘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
此時的唐僧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承諾已經做出,容不得反悔,所以他是存著必死之心踏上取經大道的。因為如果不去就是抗旨,如其抗旨不遵窩囊去死,還不如轟轟烈烈去取經而死。
四、唐僧並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他身上的錦斕袈裟上嵌著七寶,不僅水火不侵,而且還可以防身趨祟;九環錫杖作為防身武器,一般的人還真不是對手。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以上原因,所以唐僧明知自身沒有法術,明知此去路上妖怪橫行,也不知有三個強大的徒弟保護,但依然不管不顧也要去取經!
回覆列表
什麼都知道了,什麼都明白了,還取什麼經?
帶著未知和不確定性上路,才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才會邂逅不一樣的美麗。
一個強大的人,強大之處就在於敢於面對一切的未知,在於隨遇而安的豁達!
人生路比唐僧取經路要複雜的多,沒有劇本的人生,大家不也過的好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