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在記錄
-
2 # 匹諾曹jun
蘇軍的政委是純粹的思想意識工作者,嚴格來說基本不具備軍事指揮能力,而且在絕大多數時候,挖出潛藏在軍隊中的破壞分子更讓他們著迷。
總體來說,蘇軍二戰期間的政委正面作用不大。
-
3 # 火山觀察哨
“蘇軍政委”起源於十月革命,當時的蘇俄士兵大多是未經正規訓練的農民,軍事素養低下,紀律渙散。為了改變這一狀況,“紅軍之父”托洛斯基在軍中設立了政治委員,其職能是對士兵進行思想改造,使其保持忠誠並英勇作戰。
-
4 # 792突擊步槍
二戰一結束蘇軍立即取消了"政委"的編制
北韓的金日成學蘇軍也不設政委,只設"政治副連長"、"政治副營長"等等
政委常常與蘇聯軍隊相聯絡,當時俄國臨時政府(1917年)在軍隊中引進政委制度以確保政府對其的政治控制。在十月革命後,政委在蘇聯紅軍中一直保留到1942年。
在蘇聯武裝部隊中,政委僅在以下時期存在:1918-1924年、1937-1940年、以及1941-1942年。政委與所在部隊的軍事主官擁有同樣的職務等級,共同指揮部隊,對部隊負全責,軍事指揮命令必須有政委的附籤。但是,政委往往是從地方黨政部門調入部隊應急配齊領導班子,且由於俄國軍隊長期傳統,政委的軍銜一般低於該職務等級的基礎軍銜。例如,蘇德戰爭初期,集團軍司令員的軍銜是上將、中將、少將,而集團軍政委的軍銜往往是“師級政委”、“旅級政委”、“團級政委”(1943年之前蘇聯軍隊的軍、政軍銜體系的名稱不同)。另外,在危急情況下,政委也可以命令並指揮所在軍隊。在蘇聯軍隊不設政委的其它時段,蘇聯軍隊實行一長制,各級部隊設立政治工作副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