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志願填報舅說高考
-
2 # 高考志願北京徐師
三個專業都有前景,關鍵看適合哪個專業
計算機、財會、金融這三個專業,所對應的行業都是現在最熱門的行業,學好了都有前景,所以最關鍵的還是看學生的能力、性格、愛好以及學科能力更適合哪個專業。而且任何一個專業都不會十全十美,或者說一勞永逸,學完以後就“一路順風”,這是不可能的。有些家長總覺得這個專業吃苦,那個專業難,我認為這是家長們要調整的,現在任何專業、行業、工作,都沒有既輕鬆、收入又高、競爭壓力又小的,除非是所謂的“拼爹”,家裡資源足夠好或者家裡有“礦”。所以我建議學生在選擇專業時,首先要看是否適合。
未來的發展能否和付出成正比
第二個要看的就是未來的發展或者說收入、成長空間,就是工作了5年、10年以後,是不是相對來說能得到與付出成正比的還不錯的回報。這就是行業的選擇,有的行業可能10年、20年,也沒什麼機會。同樣是計算機行業,如果將來走純技術這條路線,確實有一個所謂的35歲的“檻”,這是普遍存在的一個情況,因為計算機技術更新快,需要不斷的學習,歲數大了後,學習會覺得很辛苦。但也要看學生具體的能力、性格,如果稍微有一定的管理方面能力,即便開始沒有,經過幾年工作,積累了一定的業務經驗,慢慢的向管理方向轉型,可能當不了大領導,不是一定要當總經理、CEO、技術總監,就當一個專案負責人,一個小的中層領導,靠經驗去帶一些人做專案,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大部分人不存在“只能做技術,一個人都管不了”的情況。
不同崗位要求不同,要做好職業規劃
同樣是計算機,不同崗位對技術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我的一位親戚,學的是計算機,一直都在IT類的跨國公司工作,微軟、思科、IBM等,但他基本上沒有做過程式設計,現在40多歲,一直收入還不錯,他做的崗位是銷售支援崗。這個崗位並不是具體去程式設計,只要求懂,給客戶去做培訓。這種崗位對技術的要求就沒有那麼高,現在當一個小部門負責人,過得很舒適,收入一直也不低。這就是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同一個專業對應的行業和公司都有不同的崗位,比如廣告公司,也分為企劃、設計、文案等。找到了自己適合的崗位,工作起來既不會覺得累,越做越開心,還能激發自身的潛能。
-
3 # 建戈說教育
計算機並不是吃青春飯的行業。
可能最先是程式設計師們的自我調侃,也可能是某些無知的人的主觀臆測,很多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計算機行業必須年輕人來幹,並且是以透支自己的身體為代價的。
這種觀點是徹底錯誤的。計算機行業加班是比較多,工作也比較苦比較累,但比當程式設計師更累的工作有的是,有人說那些行業是吃青春飯的嗎?
而公司之所以願意要年輕人,確實是因為年輕人精力旺盛,但這不代表那些歲數大的程式設計師就沒有價值了。
任何一個開發專案總是需要經驗豐富的人來引導的,計算機行業也是如此。一個經驗豐富的老程式設計師,遠比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新生更加珍貴。如果是同等能力的情況下,當然任何行業都更願意要年輕人,
年紀大的劣勢存在於任何一個行業,如果不能用能力彌補自己的劣勢,那就不要怨得別人。
中國的計算機行業起步比較晚,導致整個程式設計師行業裡看起來彷彿只有年輕人,這是由於特殊的發展階段決定的,並不是計算機行業只招收年輕人,更不是年老的程式設計師失業了,僅僅是因為即使是第一批從事程式設計師工作的人,現在也還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53330是比較年輕而已。
計算機行業“吃青春飯”的印象形成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計算機行業的從業者是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的。
大學畢業並不是學習的結束,而僅僅是個開始,計算機行業的技術每天都在發生變化,如果不能緊跟時代終身學習,那麼遲早要被學習最新知識的年輕人所打敗。
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被淘汰,那隻能說你不適合計算機行業,而不是計算機行業歧視老員工。
-
4 # 學培通
完全不必擔心,你還應該值得高興。計算機一直都是熱門職業,未來更是。待遇高而且人才需求量巨大,至於所謂的吃青春飯,那是比較好片面的,只能這樣說寫程式寫到一定的年齡就寫不動,但可以轉向更高的層次去發展,比如做管理,做市場,做產品規劃設計等等,不但不會淘汰,還更值錢。
回覆列表
計算機這個專業是不是青春飯,很多人都在問,我覺得這個事得分開來看,先分為兩大塊。
第一塊呢,咱們就說喜歡這一行的,尤其是程式設計碼農,那如果真心喜歡的話,你說他是不是青春飯呢?我覺得未必,原因非常簡單,因為一個人只要對一種技術和一個技術衍生的行業有熱愛的話,基本上他會有相應的這種內驅的動力和熱情,不停的往上學。
之所以說計算機是青春飯,我覺得更多的針對的是很多低端的碼農,因為對他們來說只能在底層工作,年輕的時候沒問題,因為底層嘛,更多的情況下付出的是時間、精力還有體力,隨著年齡的增加,同樣的工作,可能需要的各方面的成本就會增加,但是其實有很多年輕的孩子能替代你,那這個時候,那這就是一個所謂的青春飯。
但如果在這些低端的碼農當中,因為入行的時候,大家都是低端碼農嘛,那低端的碼農當中,如果你有持續的學習的動力和熱情,那隨著你學習的增加,經驗的累積,包括在這個過程中,在行業內咱們做個人品牌的建立的話,那一點一點的就會向上走。計算機的技術,尤其在程式這個層面上,是日新月異的,如果說沒有持續學習的這種動力和能力的話,那你被淘汰是一個正常的事情,但反過來說就真的很難被淘汰,因為越積累越厲害,而且隨著能量的提升,可以說我們的學習能力也是指數級的提升。
所以這個行當,對於真正有熱愛的人來說,我覺得問題不大,其實這個道理適用於幾乎所有的其他的行業,就是你要真的喜歡和熱愛,就能夠投入其中。當然,無論怎麼樣這個行業還是要好好的去鍛鍊身體,因為確實對身體體力和精力的要求是很高的,這是指一部分人啊,就是對這行業有想法有熱情,隨著時間的累積,其實應該是能夠站在整個的這個金字塔的至少腰部以上的位置的,然後可以轉做更深的技術或者管理。
那還有一塊,如果以熱愛來劃分的話,有一部分人是沒有什麼太多熱愛的,但是也不討厭,因為要真討厭的話,可能也就不能幹這行了,但坦率的說就是為了更多的收入,也有這個能力來學習,來加入這一行。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可能就是個青春飯,為啥呢,因為他沒有熱情,而且計算機前端的收入相對於同樣條件下的其他行業還是比較快,也比較豐厚,所以年輕人很容易就懈怠,可能學習的熱情不高,就會逐漸脫離潮頭之巔的這種感覺,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替代這個是正常的哈。
計算機這個行業真的是需要日復一日的去學習,如果說沒有熱愛的話,可能除了賺錢之外,興趣的衰減速度也會比較快,進而被替代的可能性和風險也會加大。有人不是說過嘛,如果一個事你做得不開心,沒有熱情,那你賺的錢就是充實遺產,這話說的有點狠了,但想一想還真是那麼回事。所以啊,咱們希望大家一定要找到一個結合點,或者說年輕的時候我得去賺錢,即使是青春飯,那也比青春沒飯吃強,這個倒是,但是能不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樂趣點,或者一個平衡點,把它深入下去,或者在轉向的時候轉到一個合適的點。那說到轉向,計算機其實是可以往很多其他行業裡面去轉的,或者說進入到體制內,因為很多體制內的機構組織也需要什麼安防啊,資料中心這方面的專業人員,這個都是該考可以考,該轉可以轉的,也可以提前做好這個規劃。
剛才提到的計算機是不是青春飯,剛才我們跟各位聊的都是一種被關注個體的角度,我們可以放在一個上帝視角,巨集觀的角度來看的話,可能就會有另外一種思考。
因為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可能沒有那麼深的熱愛,也沒有那麼深的討厭,就是認真地學一個技術,然後拿一個學位,那在這裡面我們就希望大家可以把視角看得更廣,把視線放得更長,這個時候提前做好這個預期規劃,在前幾年該掙錢掙錢,該工作工作,然後按照這個自己思考的規劃,一步一步往下走,這樣隨著時間的增加,年齡的增加,可能自己的路也會越來越平穩。
各位想啊,就是在工地上真正的搬磚,很辛苦的工作,烈日炎炎酷暑寒冬的,但是現在我們看到好多人都是40多歲甚至年紀更大,這就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呢?包括我們知道的像IBM或者微軟這種頂級大公司,也是跟網際網路集團有關聯的,裡面有很多老年員工,當然這裡的年老並不是說白髮蒼蒼齒牙搖晃了,強調的是四五十歲的年紀,已經不是那種最有衝擊力的祕年齡了。還有就是以前我們想的空姐一定得是年輕漂亮的,現在未必如此了,好多航空公司,國外的居多,逐漸有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30多歲40歲的大姐,已經開始在一線的前臺為我們服務,無論是在地面還是在飛機裡面,我們也都能有這種感覺。
聊這些想說的是什麼呢?大家會發現,從一個巨集觀的上帝視角來看,一個行業是不是青春飯,某種意義上和勞動力供給有關係。比如說在工地,那是很辛苦的工作,其實賺得是不少的,但事實上當供給不充分的時候,那可能年紀就不是一個問題,即使你年紀大,只要你有意願,有這個能力,依然可以在裡面謀得自己的崗位。
那我們設想會不會在某一個時間節點,又會有一個新興的行業,它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或者叫做吸引了更多聰明的年輕人進入,那這個時候呢,計算機這個行業可能吸引力就不那麼足,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年紀大一點依然會有競爭力。現在之所以年紀稍微大一點的競爭力不足,就是因為供給太充分了。當然,任何一個行業不可能永遠供給都是這麼充分的,他一定會有一個這樣的節點,所以從這個巨集觀的角度來說,有的時候如果說你能堅持下去也是不錯的,只不過這個節點到底在什麼時候才能出現,以及出現的時候我們個體能不能在節點當中,讓我們的這種堅持受益,這是不確定的,這就是一個更廣闊的話題了。但我們希望大家瞭解一個專業瞭解一個行業的時候,還是要從個體和巨集觀的角度分析,兩方面分析做出了平衡的結果,這種預判可能會更準確。
因此,關於計算機是不是青春飯這個話題,如果有熱情我覺得就不是,如果沒有熱情,只要不是特別討厭也可以進入,然後在進入的過程當中,大家好好的去謀篇佈局、成長思考,剩餘的就是我們要在時代的大勢下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