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風小熊的愛
-
2 # 讀書品文
想看就看,不要因為已經看過糾結。因為年齡段不一樣,閱歷不一樣,你的閱讀體驗也就不一樣。以我讀《平凡的世界》為例:
一、第一次讀大約是十幾年以前。當時邊讀邊心潮澎湃:為孫少平不折不撓的精神讚歎,為他與田曉霞愛情的夭折扼腕,不喜歡郝紅梅,頗同情田潤葉……那時心中的主人公是孫少平。
二、第二次是因為女兒讀,為了跟女兒共同探討,我又細讀了一遍。這次我眼中有了哥哥孫少安,有了妹妹蘭香——孫少安是踏踏實實過好眼下的那個人,遠比少平的浪漫思想來得更實際;蘭香乖巧聰慧懂事,心無旁騖地學習,比少平幸運也比少平更專心致志。還有郝紅梅,突然不那麼討厭她了,不過也是一個為生活所迫的苦命女子;還有田潤葉,為什麼要鑽牛角尖呢?非得等到李向前截肢以後才能安穩過日子嗎?還有那個以前被我忽略掉的田潤生,我佩服他的勇氣和堅持,為他和郝紅梅的結合感到由衷高興……我似乎更喜歡孫少安,雖然他也不完美,但感覺更真實,更有血有肉。
看,這就是讀一遍有一遍的感受。此外,當你對故事情節有了大體瞭解後,就不那麼著急趕進度了,可以放慢腳步研究一下作者的行文方法以及一些細節描寫,收穫會更多。
-
3 # LonelyWalker
首先應考慮該書的價值怎麼樣,如果已經認為是僅供娛樂消遣的“快餐書籍”,那就沒有再讀的必要,但如果是有價值的好書,隨著知識的積累和閱歷的不同,重讀的過程可能會獲得不一樣的感悟和收穫,就是“溫故而知新”的過程。
以本人讀《堂吉訶德》為例,第一次讀的時候記住的僅是堂吉訶德和桑丘主僕二人各種荒誕、搞笑的名場面,對堂吉訶德的評價也是公認的“一個被騎士小說荼毒可憐的瘋子或小丑”,桑丘也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傻瓜。
但是回頭再讀的時候,就會發現許多不一樣的東西,比如在桑丘的角色是一個傻瓜、活寶,但是他一定是個傻瓜嗎?他雖然是個農民,但對生活的真相比誰都瞭解,卻也更樂觀;他雖然是目不識丁,但他卻有自己的人生哲學,比任何人都有自知之明;他與堂吉訶德雖然是主僕關係,但他們之間難道不是真誠友誼的理想狀態嗎?
再看堂吉訶德,在犯傻的同時體現的不是一個堅定的追夢人的形象?即使受到諸多非議、不被理解、飽受磨難,但仍舊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和原則,這難道不是一個追求夢想的勇士的姿態?
回覆列表
最近一部熱播的,從網路小說《將夜》改編的電視劇《將夜》裡說到,書院後山有一個很老的弟子,終其一生都在看書,但有一天他發現隨著時間流逝,他以前看過的很多書都忘記了,他開始很慌張,但隨後就釋然了,他給自己提出了一個問題,兩種選擇,問題是“我為什麼讀書?”,選擇是1,為了看書;2,喜歡讀書!如果是你,你怎麼選擇?
其實很簡單,我們都會知道是後者,我們就是喜歡讀書!
每個人的每個人生階段由於閱歷知識的關係,都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狀態,所以你會看到小孩子喜歡的是活動的童話,中學生喜歡的是類似郭敬明的嫵媚憂傷,朦朧情感,或者韓寒的叛逆和另類,等我們慢慢地走出那些幼稚的年份,對生活和人生又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而這些東西我們都能在名著中找到!
什麼是名著?名著不但是有時代性的,更是有跨時代性的文學作品,它的特點就如那句名言: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部名著,在我們人生不同階段去讀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就像聽李宗盛的歌:初聽不識曲中意,聽懂已是曲中人!
所以以前看過的書,讀過的文字,在後來的人生階段,是有必要再去看看的,這樣我們會得到不同的感受,和對人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