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師肖雪萍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很感謝有人提問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引發了我很多的思考。

    但值得一提的是,女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不喜歡和自己穿同樣衣服的女人。

    然而男人們卻要進行區分。他們只是不喜歡在生活場合和自己穿同樣衣服的男人,但是在工作和商務場合,他們卻非常喜歡和其他男人穿得一樣,因為這樣會讓他們有安全感,有那種“我是你們中的一員”的感覺。

    讓我們先來理解一下電影音樂和衣服所代表的不同的心理意義。

    電影音樂是一種精神的食糧,當人們在電影和音樂裡徜徉時,會有一種精神上的連線和融合感;電影和音樂的美好,是需要去感受的;電影尚且有畫面,而音樂甚至只能去聆聽,音樂是帶有某種個人化的東西的。

    電影和音樂並不能屬於某個人,哪怕是創造了它們的人,也不能宣稱這是屬於他們的。因為藝術是屬於全人類的,只是某個靈感經由創造者作為通道,來到這個世界,來到人世間。這就是精神世界的本質。當人在精神世界裡時,人是渺小的,是臣服於精神的。

    所以對於人類來說,精神的世界是模糊的、發散的,帶有某種孤獨的意味。因為當我們在看電影和聽音樂時,不同的人就會看到不同的東西,聽到不同的東西。即便是兩個親密的伴侶,也是一樣的。這某種程度上會讓人感到孤獨,並且是一種無法消融的存在性的孤獨。

    電影和音樂以這樣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著我們:你是孤孤單單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你是孤獨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另一個人完全跟你一樣。然而這樣的事實簡直讓人們心碎,因為人是群體動物,人的基因裡被寫滿了“認同”和“連線”的需要,這是一種生理需要,而決非心理需要。

    所以我們會發現,當你深深地孤獨時,你會同時感到很恐懼,有一種隱隱的被世界遺忘乃至拋棄的感覺。

    這就是人們為什麼會喜歡那些跟自己有同樣藝術品位的人的原因。當我們遇到另一個同樣喜歡某個型別的電影和音樂時,就會產生一種對自我的認同,就是那種“我是有價值的,我喜歡這個電影是有理由的,因為外面有人跟我一樣”。同時內在的孤獨也能一定程度上被消融,起碼是在那個時刻感到孤獨的消融。

    然而衣服和電影、音樂卻很不同。

    衣服是屬於物質世界的東西,它是可視的,可感的,具體的,也是可以被擁有的,甚至某種程度上它也是可以被改造的。

    人是高於衣服的,是凌駕於衣服之上的。

    衣服是為人提供服務的。人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衣服,並透過衣服的質地、顏色、款式風格來塑造自我形象。

    衣服更偏向功能性,它是一個物品,是人身體的一部分。

    而人類本身又是自戀的,因為我們需要透過這樣的自戀來尋找自己的存在感和獨特性。既然衣服是人身體的一部分,是人自我的延伸,那麼我們當然不願意跟別人一樣,否則就無法滿足自戀的需要了。

    當人穿著自認為可以代表自己的衣服行走江湖,卻發現另外有人穿著和自己一樣的衣服,會讓他感到自己失去了自我的獨特性。因而就不喜歡了。

    透過這樣的分析我們會知道,人在精神世界是孤獨的,所以渴望透過藝術來連線,來消融孤獨感。

    相反,人在物質世界裡是擁擠的,所以需要透過衣服的風格來確認自我的獨特性。

    在精神世界裡,我們會臣服;然而在物質世界裡,我們會控制。

    當人在精神和物質世界來回穿梭,尋求著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就像是一種自嗨,一切都跟人自身有關,和電影、音樂、衣服都沒什麼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葉傘養殖方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