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格格小屋star

    設身處地的為人著想,更能體會別人的感受。道理大家都懂 缺的是懂的人

    比如你被針紮了一下,非常的痛,一個人一直跟你講道理“你應該注意一點,有危險防範的能力!”“已經扎過了,說疼也是沒有什麼用的,還是看一下有沒有被感染才是重要的。”·······

    不管對方如何的明白事理,講道理,我們也只會翻一個白眼,“針不是紮在你身上,你當然不知道有多痛!”

    但是如果有人,能感同身受的理解你的痛,安慰你,並能從你的立場出發去考慮,會立馬拉近兩個人的距離,你會覺得像遇到知己一樣。

    因為道理大家都懂,我們不缺給自己講道理的人,我們更缺的是那個理解你,懂你的人。

    就像我一般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還是會選擇和閨蜜們吐槽一番,吐槽完心裡別提多爽快,因為也不需要顧及什麼,明知道可以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但是在你非常悲憤的時候,是無法非常理性的分析的,還是需要一吐為快,等到自己吐槽完了,發洩結束了,再自己來梳理事情發生的緣由,和其中應該注意和改善的地方。

    和李先生完全不行,因為我一吐槽, 他會直接一句話把我懟回來,“你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你還是要提高一下內修,等等·····”“這件事情,也不能完全是誰誰的問題,你應該如何如何···下次應該怎麼樣怎麼樣·······”本來只是想發洩一下,這下好了,更氣憤了!

  • 2 # 朝花夕拾學魯迅

    因為別人站在你的立場上說的話,讓你很舒服,感覺好極了。這在現在有個時髦的詞叫"共情"。

    共情( empathy),也稱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譯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由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所闡述的概念,卻越來越出現在現代精神分析學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觀還是心理失調的理論及治療方法似乎都極為對立的兩個理論流派,卻在對共情的理解和應用上,逐步趨於一致。共情似乎為現代精神分析與人本主義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橋樑。

    共情的關鍵在於我們真正去嘗試理解別人的情緒。進入別人的內心感同深受。讓人知道自已的需求被聽到被認可了,他們就會感受好極了。

    我自已在帶小孩的過程中,就經常使用共情法,往往說後,孩子的情緒就能穩定下來,下一步的工作就好展開。往往家裡有個"熊孩子″,只是父母沒有用對方法導致的,試著去"共情",很多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

    舉個例子:有時侯,我在超市買買買,可孩子卻要去淘氣寶玩,我沒有滿足的情況下,孩子第一反應就會是哭。這時候怎麼辦呢?共情呀。我會說:寶寶太想去淘氣寶玩了,一直跟媽媽說要去玩,可媽媽還在那裡一個勁地買買買,跟本就不理睬我,哇哇哇,我好傷心,好傷心。是這樣吧。

    這樣呼應了孩子的情緒後,孩子一般都會不哭了,然後下一步看大人怎麼打算安排孩子,和孩子平和的商量,或是轉移注意力就OK 了。

    這就是共情的運用,不僅對小孩有用,對成人的情緒調節也是一樣的。所以它比講道理擺事實更實用,更易讓人接受。

  • 3 # 梓桐

    因為講事實擺道理,好多人都是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去安慰別人,但事情只是相似而並不一樣,他們也不能都做到感同身受,只能是講以前自己遇到這種事情是怎麼做的,所以大多數人並沒有得到一些安慰。

    相反的,如果一個人不以以前自己經歷過的事情來安慰別人,而站在你的立場,哪怕只是輕描淡寫的說幾句話,你都會覺得他說的在點上,也會獲得一些安慰。

    可是,這世間所有的事情,從來有的都只是冷暖自知,哪有什麼感同身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拍攝模特,低頭的樣子怎麼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