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參謀王
-
2 # 走在鹿鳴湖畔
個人覺得康熙皇帝算是中國歷史比較英明睿智有開拓進取的好皇帝,因為他博古通今,比較善於吸取歷史教訓,所以在選擇儲君的時候應該也是很慎重的,首先,對於二阿哥胤礽,他還是抱有很大期望的,這個從他對胤礽的兩次廢立可以看出來,康熙內心還是對胤礽有很大期望的,當然這裡面也有康熙其它方面的感念和顧慮,比如,對胤礽死去的生母赫舍裡的鐘情,還有歷史上廢除太子的慘痛教訓,這些因素應該在康熙的大腦裡有所閃現的,但是最終康熙為了大清江山的未來,也因為胤礽的不爭氣,以及八爺黨對胤礽的挖坑誣陷,使玄燁痛定思痛廢除了太子胤礽。雖然廢除了太子胤礽,但是康熙在廢除太子胤礽之前應該對四阿哥胤禛將來繼承大統有所打算的,只不過為了保護胤禛還藏在心裡,另外,還有對胤禛進一步觀察考驗的打算,這從康熙經常把一些棘手困難之事交給胤禛去做就可以看出來,當然康熙對胤禛的兒子弘曆的鐘愛也是其中之因,父強子壯,康熙肯定喜歡,所以說,康熙廢除完胤礽後,內心肯定已經默定了胤禛和弘曆這對父子,這樣才能使大清江山長治久安,這從後來雍正的勵精圖治是可以看出來的,只不過一直不敢對外宣佈胤禛為儲君,生怕重蹈太子胤礽的覆轍,因為康熙這幫兒子都不是省油的燈,所以康熙對於選擇繼承人這件事上,還是經得起歷史的考驗的。
首先說歷史,無非就是說的人跟事兒,當然在歷史學家眼,歷史上的事兒只要發生過,就會被說成必然發生的,然後各種因素開始講說,這樣不符合我的講歷史原則,我一向走的是應用路線,即歷史實踐經驗指導現實,同時又有蠻多的趣味性。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清朝康熙年間的諸皇子爭位一事兒,史書上對康熙評價多為正面,不過我們首先要正式清朝整個的制度,那就是封建專制,神馬民主道德,人人平等,不存在的,說話寫文章還得注意避諱皇帝的各種名字字號,不然那就是死罪,文字獄也是冤枉了不少讀書人。
康熙玄燁八歲登基,比秦始皇還要早五歲登基,經歷過一場名叫天花的大病,滿臉小麻子,一米七不到的小個子,計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北抗沙俄,西征葛爾丹,一生戎馬,後世稱其為千古一帝,就是在立太子一事上留下了諸多問題,當然現在我們知道當時遺詔的確是傳位給了老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
應該說康熙玄燁當時作為一代帝王,深深懂得帝王之術,立嫡立長合乎古禮,當時胤礽媽媽赫舍裡生他時候難產而亡,政治聯姻,始於政治,必發展於政治,孝莊特批,立胤礽為太子,這也是清朝最後一位公開公佈立太子人的一位候選人了,後邊都是寫好太子名單放在正大光明汴的後面,等死後拿出來新皇帝繼位。
康熙難受就難受在兒子太多,九子奪嫡,胤礽自己也不給力,老做些出格的事兒被康熙給廢了太子位,這時老大竟然在康熙耳邊煽風點火說太子幹了太多壞事兒如果老子要幹掉他,我作為老大願意建立這個工作,子孫相忌相疑相殺,為父為君能不痛心?
太子被廢后,八王黨,四爺黨,各顯身手,康熙被兒子們這陣仗嚇壞了,於是又立胤礽為其太子,畢竟康熙還是很喜歡胤礽的母親赫舍裡的,可是重設太子不能解決矛盾,太子謀逆之說甚囂塵上,康熙心力交瘁,再廢太子。
胤禛非常聰明,他知道太子這回沒戲了,不爭是爭,以天下第一閒人自居,康熙在眾人中發現這個老四聽話又能幹,還特別孝順,友愛兄弟,那是對胤禛的好感爆棚了,所以將皇位傳給了胤禛。
怪只怪康熙生的孩子太多,爭來爭去,心力交瘁,胤禛登基後那是大刀向兄弟們的頭上砍去,還是咱們現在的時代好,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即使如此,還是有很多家庭因為家產分配不均而鬧的不愉快,一家尚且如此,何況是一國之君之家,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只不過身居高位影響甚大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