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頭條竟然沒有印度電影《調音師》相關的話題,大家有看過的嗎?
8
回覆列表
  • 1 # 小白君帶你觀影

    關於印度電影調音師,很多人都說它拍的很好,反轉不斷,情節也很跌宕,最後的開放性結局也是讓人大吃一驚。但是,如果你看過法國微電影,也就是印度《調音師》的原型,你就不會覺得它特別好了。因為印度《調音師》最精彩的部分,目睹殺死現場,是沒有法國版拍的好的,其實印度《調音師》是有一定的缺點的,但是缺點不能掩蓋它的光輝。下面就來具體說說吧。

    一,影片過於冗長

    影片花了一小時的時間去講述鋼琴家的戀情,並且情節進行比較緩慢,有一種看下去要睡著的衝動,而這也導致整部電影差不多有三小時,所以看完之後會比較疲憊,前面的歌舞情節雖然是印度片的風格,但是單曲迴圈就有點審美疲勞了。

    二,電影后期反轉乏力

    這部電影的後期,從鋼琴家打算被割腎的時候開始,整部電影的反轉情節就開始乏力了,似乎是為了反轉而反轉,有一種不太自然的感覺。

    以上兩點就是印度《調音師》的兩個缺點,但是,印度《調音師》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缺點也是有原因的,沒有那部電影是完美的,任何事物都要有缺陷,缺陷有時候往往會使一件藝術生更加動人。

    一,印度民族文化以及傳統印度戲劇風格。

    印度電影大部分都是喜劇,而且印度人是一個歌舞的民族,在印度人看來,一開始加入冗長的戀愛故事,雖然影響了影片整體觀感,讓人認為這是一部典型印度片,進入整體之後,觀眾就會有一種反差,從傳統印度片進入了一部全新電影的反差。

    二,印度電影所提現的社會問題。

    印度電影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印度電影裡總是能提到很多印度熱點問題,從《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教育,到《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的民族問題,再到《神秘巨星》《印度合夥人》《廁所英雄》的民生問題,可以說無問題不印度片,這部電影后期的反轉,目的就是為了提現印度社會存在的器官販賣問題。所以才刻意了為了這個問題而反轉,但是也讓這部電影與現實重合,這就是我對印度《調音師》的看法。

  • 2 # 懶洋洋的小賤賤

    印度電影《調音師》改編自法國同名短片,大部分人對電影的關注度都是因為劇中大量的劇情反轉,以及影片最後的劇情推測,可以說算是驚悚懸疑加半個燒腦片。但是我認為,這部影片對人性黑暗的刻畫,才是最重要的。

    法國原版短片時長13分鐘,講述的是一個鋼琴調音師假裝盲人幫客戶調琴,在一次上門服務中,偶然撞破一樁謀殺現場,為求保命只能繼續裝作盲人繼續彈琴。原版短片短小精悍,尤其是撞破謀殺案時緊張刺激,開放式的結尾引人遐想。

    而印度電影《調音師》對短片進行了擴充豐富,雖然有些地方充斥了大量巧合,經不起推敲,但是一次次的劇情反轉和片尾對實情的猜測,以及各種對人性黑暗的隱喻,都使得電影有自己的表達。

    原作中的調音師為了博取大眾同情假裝盲人,結果使得自己深陷險境,因為如果不裝作盲人,女主人就不會放他進屋。而電影不同的是把重點放在了兇殺案之後。影片劇情發展到兇殺案之前,會給人一種愛情片的錯覺,直到兇殺案發生之後,我們才發現影片中沒有一個真正的好人。且不說醫生、突突車司機、小販大媽、殺人自保的妻子和以權謀私的姦夫,就連男主女主都不乾淨。

    男主口口聲聲說假裝盲人是為了藝術,但是卻住著為殘疾人準備的廉租房,沒有向女主坦白,跟女主滾床單,來到倫敦繼續假裝盲人等等。就連女主在最後都說出了“你當初應該拿走那個女人的眼角膜”這樣的話。

    總的來說,對人性的解讀才是這部片子最想表達的東西,而導演留下的大量隱喻和猜測,使得影片極具觀賞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拉伸和武術壓腿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