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嫁小張的生活錄

    爺爺奶奶在家裡,不管遠近,都要把握好自己的度,爺爺奶奶只要扮演你是疼孫子孫女愛她們的就行,具體 首先不干預兒子和兒媳教育孩子的事,如果你有好的建議和意見可以私下跟兒子兒媳說,千萬不要在兒子兒媳教育孩子時候插嘴,會影響兒子兒媳的威信 第二 在孫子孫女和兒子兒媳之前起到一個橋樑作用,例如孫子孫女在爸爸媽媽哪兒捱打了,到你這兒訴苦和委屈時,千萬不要一刀切的說爸爸媽媽是錯的不應該打你,爺爺奶奶首先要安撫小孩,然後分析事情對錯,孩子錯了一定要讓他知道自己是錯的 如果是兒子兒媳錯打了,那麼私底下提醒下兒子兒媳,孫子這兒要強調爸爸媽媽是愛你的,爸爸媽媽會認識自己錯誤跟你道歉的。

  • 2 # 老張軍旅無悔

    隨著時代的高速變遷而言,爺爺奶奶也該適用大環境,尤其是孫子孫女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長輩同樣要與時俱進,止言止舉給予配合!

  • 3 # 寧老師說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有資料統計,中國將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家庭中老人參與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如此眾多的爺爺奶奶(泛指老人)參與家庭教育,是中國一大特色。

    老人參與下一輩的家庭教育,原因眾多,這裡有國情因素,有經濟因素,還要其他因素。我曾在一篇《論老年人代孩子》的文章中比較詳細地論述過這個問題。

    那麼老年人進入了兒女的家庭,使兒女小家庭的結構發生了變化。三口之家變成了四口、五口之家。結構發生變化,勢必引來關係增多,矛盾自然增多。這裡老人和兒女都要在家庭中重新定位。尤其是進入兒女家的老人,更需要定位。

    【1】老人不是孩子的監護人,在教育上可以提參考意見,但沒有決定權。

    我自己也有這樣的問題,有了外孫以後,是選擇過自己的退休生活,寄情山水,遊歷江河,與老友議陳年舊事,品茗博弈。閒來筆耕不輟。還是既承膝下之歡,又受兒孫之累,去看外孫?儘管是知識女性,但我在骨子裡還是傳統的中國媽媽。我選擇了後者。

    進入孩子的家庭後,我明確表態:我們幫忙不添亂。你們是孩子的監護人,怎麼代孩子、怎麼教育孩子,我只提參考意見,你們自己做決定。

    定位明確了,各自就找準了位置,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所以,幾年來,沒出現什麼大問題。

    【2】在家庭教育中分工明確。

    這個問題要聽兒女的安排。爺爺奶奶們都很熱心,尤其是知識爺爺奶奶,覺得教小孩子這些知識手到擒來,毫無壓力。但爸爸媽媽們卻說,您千萬別教啊。現在老師的教法和你們以前不一樣了。

    比如,數學知識,不少爺爺奶奶帶著孩子背誦加法口訣,一老一小背得津津有味。卻被兒女一棒打來:您停止吧,我們給他報數學興趣班了。數學啟蒙啊,講的是關係,講的是邏輯、學的是數學思維。

    老人教孩子背古詩,兒女說,別教了,背那麼多詩詞沒用,開發智力才重要。

    老人們對此經常很不開心。我聽到不少老人和我這樣講,我自己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處理的還是比較好的。

    其實這個問題也好解決。與時俱進就是了。不管老人對教育改革有什麼看法,咱也要順應時代潮流。

    孩子的學習問題,如果兒女不同意老人的教育,老人就儘量不要插手。做力所能及地事情。不要堅持自己的老一套,真的帶錯了孩子,後悔莫及。受累不討好。

    送孩子上學放學,送接興趣班,保護好孩子的安全,渴了給水喝,涼了給衣服,帶孩子玩耍,都是老人力所能及的,做好就是了。

    就算有了分工,做好也不容易,這要慢慢磨合,久了就知道了誰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了。

    總之,一是定位明確。幫忙不添亂,不決策。二是分工明確。上面兩個方面做好了。大家合力教育孩子,就是給寶寶創造了順利成長的條件。

  • 4 # 向陽花開259336672

    我認為界限很重要,很多奶奶經常角色錯位越界了會引起家庭矛盾。爺爺奶奶已經養大了兒子,對孫輩,如果有精力家務和照顧上適當幫忙,別的至於孩子的教育,上什麼興趣班等等,讓兒子自己拿主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閨蜜有了更好的閨蜜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