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願全家平安健康快樂

    我小時候就不吃這套,直接回絕了。首先家庭總財富沒有增加,沒有動力。其次,我小時候是零慾望小孩,對零食對衣服對音樂啥都沒興趣,書直接就在書店看也不買......對,20多年過去了,依然不想做家務。

  • 2 # 澀貓文字控

    對孩子來說,如果做家務需要條件的話,那就是告訴孩子你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也是家裡的主人翁,需要和爸爸媽媽共同分擔家務。

    家庭不是一個人承擔起來的,雖然孩子還在成長階段,但可以做自己份內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提高孩子素質,讓孩子學會理解父母、體諒父母,懂得感恩,這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無論家庭窮富,都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這才更利於孩子今後的成長。

    個人建議,儘量不要以物質獎勵、金錢獎勵的形式來鼓動孩子,因為,以此提高的並不是他們做家務的積極性,而是他們對金錢對物質的慾望。

    要不斷鼓勵孩子,培養他們做家務的自信心,帶動孩子找到做家務的樂趣,這樣,在不斷與家人分擔家務的過程中,孩子們才能更明白家長的不易、賺錢的辛苦,同時, 也讓孩子找到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加深家人之間的情感。

  • 3 # 百合媽媽讀心理

    每個家庭成員都有承擔家務的責任,不建議以獎勵的形式換取孩子的勞動,長遠來講,於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01 會讓孩子喪失內在驅動力,無法學會承擔責任。

    先來講一個故事:

    有一位老人的家門口有一片草地,老人很享受在草地上度過的寧靜時光。有一天,美好的時光突然被一群小孩打亂了,這群小孩常常來草地上玩,非常吵鬧,老人特別希望這群小孩能夠離開。但是,老人知道,趕是趕不走的,於是,想了一個辦法。他對這群小孩說:“孩子們,明天你們繼續來玩吧,只要你們來,我就給你們每人1美元!”這群小孩喜出望外,於是,第二天又來了。幾天之後,老人說:“孩子們,我不能再給你們1美元了,只能給你們每人0.5美元。”孩子們有些不悅,但還是接受了。又過了幾天,老人說:“從明天開始,我只能給你們每人5美分了。”孩子們聽到後,覺得很失望,對老人說:“5美分太少了,我們以後再也不來了!”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應該出自本心,才能夠做到長久的堅持,如果單純依靠物質的獎勵,當獎勵取消後,做事的動力也會隨之消失。

    同樣的道理,如果以獎勵的方式讓孩子做家務,孩子就無法真正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而把做家務當成是一種有償勞動,一旦取消獎勵,孩子就會想要放棄做家務,或者與父母討價還價,產生許多不必要的紛爭。

    02 會剝奪孩子的價值感,讓孩子無法體驗到勞動的樂趣。

    孩子的天性中是有做家務的興趣和慾望的,這一點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了,如果父母給孩子做家務的機會,並且適時地鼓勵孩子,孩子就會獲得自信,並且做的越來越好,更重要的是,孩子會為自己的小小成就而自豪,並從中獲得價值感。

    但是,許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往往不願意給孩子這個機會,認為孩子沒有能力做好,或者讓孩子做會帶來更多額外的善後工作,索性自己做。

    當孩子長大一點的時候,父母又要求孩子做家務,這個時候,孩子反而不願意做了,於是父母又採用物質獎勵的辦法,結果只會導致孩子無法獲得價值感,也無法體會到勞動的樂趣。

    如果一定要獎勵,那麼,每一個為家庭付出勞動的成員都有資格獲得獎勵。這樣做,不僅能夠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艱辛,懂得金錢的來之不易,也明白每一分付出都會有收穫的道理。

  • 4 # 家庭教育有配方

    只要把握住這種教育方式,還是很贊同的,目地就是讓孩子從小就知道錢來之不易,要想達成自己的心願(目標),就必須用自己的雙手去爭取,幫助孩子養成勤勞的習慣。

  • 5 # 鷺島辣媽

    我覺得這個是對孩子有益處的。為什麼呢?下面我給你分析一下吧。

    孩子做完家務會主動要獎勵說明孩子對自己做的事情已經有理解了,他已經知道這麼做是對的了,才會要獎勵。我們做家長的也可以主動告訴孩子做家務是對的,而做對的事情就能得到獎勵。因為孩子現在還小,他對於對錯沒有清醒的認知。我們做家長的在合適的時候一定要去引導,讓他從小養成做對的事情能得到獎勵。

    我也覺得如果孩子做錯了也要給予適當的處罰。可能這裡就會有人說了:孩子那麼小,如果做錯就要處罰豈不是很可憐。我想告訴這種人,孩子從小教育肯定比長大了再教育要好很多很多。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習慣是我們的責任!當然處罰的措施不能太嚴重,這就是為什麼我上面為什麼說要給予適當的處罰。

    最後說一句,恭喜你。孩子這麼小就會主動做家務了,以後一定很棒。

  • 6 # 一簾幽夢181713247

    對孩子是非常好的但是請家長把握好獎勵的尺度,如果孩子什麼都沒有付出就可以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對孩子來說努力根本就沒有意義,家長要經常誇獎自己的孩子鼓勵孩子讓他們對做事情有一種成就感,如果家長把什麼都幫孩子做好了那孩子心裡就會認為不管他想要什麼都是理所當然的

  • 7 # 舒心草

    我不知道好不好,沒試過,但小的時候爸媽獎勵沒怎麼動心,反而對他們偶爾的肯定很在意,我家老大五歲了,第一次自己洗襪子我誇獎了他,親了他的額頭,他很自豪的宣佈他自己的襪子以後自己會洗,半年了他自己洗小褲褲和自己的襪子成了理所當然,我也沒有獎勵他什麼東西,只誇他洗的很乾淨。他非常的開心,從來沒有問我們要什麼獎勵,因為他覺得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小寶還沒滿兩歲,看見哥哥動手做事他就跟著做,雖然總是一團糟,但我從來不會發火,隨便他們折騰。等他們折騰好了我再動手,於是他們都是一臉的崇拜,然後又弄亂又折騰,可以說我家裡一天到晚都很亂,他們總是閒不下來,教他們收好這裡弄那裡的,很頭疼,但只能讓他們折騰,但睡覺之前他們兩個必須幫忙一起收好。時間長了,他們幫忙幹活也成了理所當然,我從不獎勵什麼物質的東西,只偶爾誇他們做的好,他們就都很自豪。我很懶,不覺得家裡的活就是我的,我的兩個兒子雖然小,但我讓他們明白家裡的事也是他們的事,不存在獎勵什麼,只有做的好與不好。

    教育的事千萬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只有適合不適合,我個人不提倡獎勵,只誇獎,獎勵讓他們覺得是幫家長做,誇獎他們做的好意思就是終於做好了,以後可以擔當起來了,自己能做了

  • 8 # 優媽智慧育兒

    小孩子做家務得到了獎勵是一種正強化效果,說明你認可了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有利的。

    但是就怕給孩子造成只有獎勵的家務才幹,沒有獎勵的家務不幹,唯利是圖,所以家長同時要教育孩子,做家務不是一種換取物質獎勵的行為。

    孩子是怎樣的,只有家長最清楚,及時觀察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好傾向,然後及時改正就可以了。

    沒有哪一種方法是萬能的,因材施教和因齡施教很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如何看待共享小藍車未來的發展前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