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唱歌的工程師高山

    以我來看,不管是搞什麼,首先你要把這份工作做好。做好一份工作很重要,可以提高你的個人能力,增強你的自信心。然後無論你再去做什麼別的工作,你都有一種信念,就是隻要自己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其次,在你做工作時,一定要多思考。思考啥呢?比如你做工程,是千篇一律的重複做呢,還是每次做完都要思考一下,能不能做得更好?

    只有在工作中不停的思考,不停地提高,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後,你後面無論去做什麼都很容易入手,然後出類拔萃,脫引而出。

    最後,以我所知的同校土木院校友的經歷,他們剛畢業也是搞工程,甚至跟著工人在工地同吃同住,然後很快就掌握工程專案的流程,細節,基本上三年左右的時間,都成長成合格甚至是優秀的專案負責人。

    當然,如果你確實不想搞工程了,出路還是很多的。首先你搞工程有段時間了吧,有沒有自己的關係網?能夠利用起來的就要充分利用起來,做工程的相關業務也可以啊!熟門熟路,做起來總比閉眼瞎蒙,閉門造車要強,把握性肯定大很多。

    如果你想跳出這個圈子,完全重新開始,(個人是不建議這樣)那你就得下翻苦功夫了。所謂隔行如隔山,這古話能流傳那麼多年,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所以就算是跳出來,儘量考慮去做專案管理類的,做管理外行管好內行還是不少見的。

  • 2 # 月夜汪

    說真的,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八九。如果讓正常人選擇的話,極少有人會選那種新聞聯播中那種“工作使我快樂、貢獻使我充實”的生活模式,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天天吃睡玩的幸福一生。

    那問題來了,搞工程的很辛苦,那別的行業辛苦不?還有很多公認的比工程辛苦專業,機械、地質、化工等,但每年照樣有無數的學生去選擇這個專業,同樣無數的學生從這個專業畢業。你想過為什麼不?難道是大家都很傻?都被騙了,然後上這些辛苦的專業?

    其實,社會上有個隱性的公式:行業獲得=進入行業的成本/行業人數。這也可以做為評價各行業好壞的一個公式。

    簡單的說,行業的好壞(收入+潛在收入+社會肯定等)其實和行業成本和行業人數有關。從業的人員越多,其行業收入也越少。而從業成本越大,其行業收入也會越高。

    舉個例子來說,都知道醫生是金飯碗,但他們的本科要7年。IT行業工資高,但他們執行的是9-10-7福報(每天早9點到晚10點,一週工作6-7天),而且這幾年IT行業人數增加,其收入也明顯回落。

    上面囉嗦了那麼多,只想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平均狀態下(你家裡沒有人脈、關係等非公平的憑持),社會中的工作都是平衡的,越辛苦的工資平均收入也越高,不存在又輕鬆又有充足收入的行業。

    當你明白了這些,其實適合什麼你就有數了:

    1、家裡有關係,有門路,有礦山,你想幹啥都行,開心,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2、自已有特長,例如:被建工耽誤的商業奇才、金融妖怪啥的,那就可以去從事你所擅長的事業(我的一個同學,大一時做直售,然後研二時休學,連鎖都開了11家了)

    3、對工程這個專業就是厭惡,我就是死在外面,我就是去要飯,也絕不搞工程!那,每年都有無數的大學畢業生投身到富士康(人生希望消除線)、菜鳥聯盟(據說這幾年新入職的快遞員工有70%以上都是大、專業畢業生)、美團外賣等行業。

    除非以上三條,就老老實實的繼續混工程吧。你讀書讀了4年,看你這估計工作了2-3年,每年都有無數的外專業人哭著喊著進入工程這行來討飯吃。而你卻要去別的行業,去和學那個專業的+幹那個專業的人家競爭。你覺得合適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歲半的小孩經常感冒,要怎樣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