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田宗連
-
2 # 菜鄉好稿兒
1:臘月二十三小年,小年在我們這邊是需要過的,一般都要一家人一起吃頓白菜豬肉餡兒的水餃!這天還有個重要的活動,那就是把去年貼了一年的灶王畫揭下來燒掉,應該是祭灶王的意思,所謂:上天言好事!
2:臘月二十四,掃房子,小時候住平房,點爐子,牆面可能會有灰塵,蜘蛛網,這時候要用竹竿綁上掃帚掃乾淨!順便把去年貼的對聯留下的痕跡掃乾淨,預備貼新的春聯!
3:除夕,除夕這天是最忙的,上午貼對聯,過門錢,這是一項大工程…下午要去陵園逝去的長輩,然後回家包水餃,晚上要吃年夜飯,看春晚!
4:初一,凌晨過年放鞭炮,然後初一早六點左右開始拜年,以家族為單位,晚輩給長輩挨家挨戶拜年!
5:初二,回孃家,結婚的姑娘回孃家,女婿走丈母孃家!
6:初三,以後親戚基本亂走啦,誰家有空去誰家吃一頓!
7:十五,吃元宵,放煙花,過完元宵節,年就算過完啦!
-
3 # 天問觀世界
現在過年和我們小時候相比,很多習俗已經拋掉了,比如原來家家戶戶殺年豬,現在農村土法養豬養一年的幾乎沒有,原來家家戶戶熬麥芽糖,做米粑,製作糕米糖等,這些食品不僅讓年味更濃,也是正月待客的重要食品。但現在農村商品也非常豐富,農民已經不自己製作食品,都以購買為主。就對聯一塊,原來是找人寫,現在也都以印刷品為主。現在老家還保留了過年這天拜祖的習慣,正月拜年的習俗仍然保留著。
-
4 # 蘭竹944
我們這裡的風俗是≡十年尾祭祖,一般十樣菜,雞魚必不可少,而魚必須是整條,≡十歲十二點前送祖,燃放鞭炮,然後一家坐著說話看春晚,年長的給後輩孫子女發紅包,初一基本就是大拜年,路上遇看人,不管認識不認識,都說過年好,拜完年後就和知己好友聊天。
-
5 # 馮矜圓
學士歸去尊輩輪流請吃大團飯,燒香進廟拜佛爺,吉利來年有好兆頭,撒撒年錢花精光,回來上班慢慢攢。
-
6 # 三月二十
拜年爆竹遠去,
登門造訪已亡。
年無年味日復日,
人人過年恐慌?//
千里迢迢不易,
遊子滿心優傷。
再過十年又八歲,
除舊迎新網上?
西江月《平淡》
-
7 # 吃貨一休
古代蒙古人把農曆春節叫“希恩吉爾”就是新年。也有稱“白吉”或“白月”的。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內蒙古人。但是是漢族。位於黃河幾字頭上。蒙古族叫巴彥淖爾市,意思就是美麗的湖泊。蒙古族春節現與漢族大體一致,並吸收了一些漢族習俗,如吃餃子。放鞭炮等,但扔保留許多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閤家團圓。
回覆列表
談到習俗,多的很。二十三打掃除送灶王爺。蒸包子。做肉元。喻蒸蒸日上,團團圓圓。除夕接灶,要放鞭炮。帖春聯,祭祖先。大年夜守歲。過午時放鞭炮。初一拜年,先到長輩長者,後平輩的。親戚長輩的,路程不太遠也要去拜年。總之名堂太多,看你講究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