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二上有刀疤
-
2 # 莉欲尋心
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分析。
1.父女關係:都說女兒是爸媽的貼心小棉襖,從小到大,似乎父親對女兒更偏愛一些,也許是因為女孩兒嬌氣些,會對父親撒嬌,又或者是異性相吸的生理緣故。女兒小時候多半喜歡追隨爸爸,總會和爸爸統一戰線對抗媽媽,而爸爸也會一邊寵著女兒一邊為她保守小秘密,可是當青春期來臨的時候,女兒似乎開始把傾訴小秘密的物件換成了媽媽,因為這時候她們需要從過來人那裡學習解決女人心理和生理發生變化的過渡期遇到的問題,待到結婚生子,似乎和媽媽有了更多家庭話題的討論,倘若真的遇到需要爸爸媽媽幫助解決的事,身為頂樑柱的爸爸這時候又會挺身而出,把女兒保護在身後,像小時候一樣,所以女兒長大也許不會再和爸爸說太多談心話,但對爸爸的愛是一直都在的,只是內斂一些,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張揚。
2.父子關係:從小到大,父親對兒子的態度總是鞭策多過誇讚,毫無疑問這種相處方式似乎無形中豎起一道隔閡,父子之間表達愛的方式更內斂隱晦一些,父親對兒子的愛也許更多的體現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不仔細揣摩或者從別人口中得知真相,也許永遠不知道父親曾為你默默做過的事情,正因為父親對兒子的愛不那麼明顯,使得兒子總想要去做些什麼“大事”去向父親證明自己,也許反而會做些弄巧成拙的事情,這也是兒子對父親愛的需要,如果不愛,又怎會在意他的評價和肯定,父愛如山,兒子小時候也許覺得父親是座大山,總想去翻越去挑戰,也會也會發生一些衝突,可是成年以後,又覺得這座大山似乎沒有少年時侯那般宏偉強壯,結婚生子自己也當了父親,似乎才學會去體諒和了解曾經父親對自己深沉而偉大的愛。
嘴上不說出來不代表心裡沒有,你也可以默默地為父親做些事,讓這個“老小孩”不再覺得冷冰冰硬邦邦,“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從現在開始去愛他吧,趁父子還在,趁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
回覆列表
我父親是一名退伍武警,打我記事開始,對父親就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多希望父親能帶我一起玩耍,可父親總是那麼不耐煩,有時因為自己犯錯了!父親會拿著竹條鞭打懲罰我,但無論多少次,依舊都沒有責怪父親,依然愛他。
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己慢慢長大,學到的知識也更多,理解父親就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村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辭,偶爾也會跟其他人開玩笑,笑呵呵的模樣,但面對自己的孩子總是那麼嚴肅。
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並不瞭解一個做父親的感受,自己越來越大,就開始厭惡父親,直到有一次,父親鞭打我的時候,我不再跑了!躺在地上讓父親任意打,打吧!打吧!把我打死吧!一顆小小的心靈從此爆發對父親的憎恨。我離家出走了!一個人獨自坐車跑到隔壁縣城,那個地方對我來說,就像是去了火影一樣,除了陌生還是陌生,那個時候我才11歲。
後來我被找回來了!又哭又鬧不想回家,覺得在這個家一點都不快樂,從那個時候開始,家成了我一個陌生即又熟悉,想回又不敢回,回了又想逃離的地方,這是多麼痛苦的事情。
如今過去幾十年,和父親都很少談話聊天,他是我的父親,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現在的我,只能做好一個兒子應盡的責任,對於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弄丟了對父親的愛,感到痛苦。
如今年邁衰老的父親也明白年輕的時候沒做好父親的責任而愧疚,我也常常設想自己回到當初還是個孩子,只是歲月不饒人,父親還是父親,只希望他個母親身體健康快樂,因為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了!
我也只能期望著將來有一天,自己也當父親的時候,能好好的陪伴自己的孩子,陪伴孩子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