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孟涵2
-
2 # 小雛鷹hyp
我的家鄉過年,趕大集,包水餃,貼春聯,放鞭炮,看春晚,請老人,年初一磕頭拜年。初二回孃家,走親戚。逛廟會,踩高蹺,舞龍獅,聽大戲
-
3 # 艱難知冷暖
小時候總是盼著過年,趕大集,掛燈籠,貼對聯,包餃子,看春晚,拜年,主要的是可以玩炮,放炮放炮放炮,重要的事一定要說三遍,現在?隨便買點東西一吃一喝年過了。
-
4 # 一木一浮生149
我覺得,不是年味變了,時代在變化,有些事情也不能墨守陳規了,過年,更應該要與時俱進了,變得更多樣化,一些陋習要改的一定要改,花樣應該隨著時代的進步變得更好更多樣化才對。
-
5 # 灰子說
習俗好多的,趕大集,放鞭炮,守夜,貼春聯,拜年,看花燈等等。
現在習俗雖然還在,但是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一來自己長大了,不在像個孩子,很多習俗都沒法積極參加了。其次現在村裡的小孩子也變少了,再加上經歷的發展,大家都去超市,網購,鞭炮也不讓放了,春聯都是買的啦,拜年大家也不像以前了,挨家挨戶去拜年了。
總之,春節就剩下吃吃喝喝啦,好不開心!
-
6 # 張家軍180
我是河北人,我們那從農曆臘月二十三就開始過年了,二十三這天我們都是要祭灶的。關於祭灶的由來,據說灶王爺本來姓張,民間素有“灶王爺本姓張,一碗清茶三炷香”之說。灶王爺原本是個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人,賭博把老婆也輸給了人家,後來貧困交加,又到前妻門上討飯。前妻心地善良,就給了他一些吃的和錢,不巧正趕上她的後夫回家,張某為避嫌疑,只好躲進了灶堂裡。後夫是個勤快人,一進門就燒水洗澡。張某一時良心發現,害怕自己這會兒出去,有礙前妻的清白,便咬牙硬挺,結果被活活燒死了。從此以後,張某的前妻每日早中晚做飯之前,都要在灶前燒香祭拜,並託辭說是“感謝灶和鍋子煮飯給我們吃”,引得鄰里親戚也都學她的樣子,天天三次祀灶了。玉皇大帝聞之此事,感慨萬千,便封張某為灶王爺,讓他呆在人間探聽世風人情,並規定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上天奏報。從此,人們也簡化了禮數,只在臘月二十三這天集中祭灶了。祭灶的時候備好芝麻糖,還有糧食,芝麻糖是給灶王爺封口的,意思是好話多說壞話別提,所以灶神那供的對聯也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糧食是給灶神的馬吃的,人們都希望灶神上天之後只報家裡的好事,別提家裡的不好的事情。到正月初一的時候,人們會把新的灶神符貼上,再次迎接灶神的回家!除了灶神家裡也會請其他的神仙,有全神,門神,財神,井神,車神等。
過了二十三之後,年味就越來越濃了,父母開始趕集置辦年貨,一家老少買兩件新衣服,買菜買肉買瓜子買糖買鞭炮等等,然後家裡是要大掃除的,這叫辭舊迎新。一般到二十九要貼請的那些神仙,還有對聯寓意來年幸福。三十我們都是全家上陣在包餃子,除夕夜年夜飯必須豐盛,一般至少六個菜,以葷菜為主,魚一定要有,表示年年有餘,然後全家人圍在一起看晚會,小媳婦們有的會相互串串門,但都會趕在午夜十二點之前回家,過零點時先放鞭炮後吃餃子,家裡老人說吃的早過得好,所以這叫迎財神。大年初一早晨孩子們先給父母磕頭拜年以後再去給村裡的長輩們磕頭拜年,帶著孩子就給人家瓜子糖,接連幾天的主要任務就是走親戚拜年、聚餐、收發紅包。到了正月十五,再吃一頓大餐,其中必有圓宵。正月十六家裡會送神,送完神至此,年算是過完了。朋友們你們那裡是怎樣過年的,和我們這一樣嗎?看過的朋友給留個贊吧!在此祝大家豬年大吉,萬事順心,財源廣進!
回覆列表
小時候盼著過年,因為過年有新衣服有好吃的,可現在長大了,衣服不缺吃的更是五花八門,現在結婚後回到家認識的沒幾個,再就是都抱著手機沒有話聊,年味越來越淡了!這就是成長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