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因為“龍圖閣大學士”這個頭銜。

    宋朝的官制是歷史上最複雜的。一般一個官員,他首先有一個官,這個官代表了他的等級和待遇;然後他還有一個職,表示他的學問地位;最後還有一個差遣,這才是他所掌握的權力。

    你比如說包拯,他的官叫做“右司郎中”,職叫做“龍圖閣直學士”,差遣叫“權知開封府事”。換句話說,他並不是“開封府尹”,只是“龍圖閣直學士”,被任命為“右司郎中”,暫且代替開封府尹“知開封府事”。實際上,“知開封府事”才是真正管理開封府的官員,“開封府尹”都是由皇族近枝擔任,只是虛職,根本不管開封府的事情。

    元朝以後,這一套複雜的管制被廢除了,老百姓根本就搞不清了。他們把“龍圖閣直學士”誤判為“龍圖閣大學士”,和明清的“殿閣大學士”混為一談了。

    “殿閣大學士”是明朝內閣的官員,用皇宮裡的某一個殿或者某一個閣來命名,叫“XX殿大學士”和“XX閣大學士”,是皇帝的秘書。這個官一開始不大,但是權力特別大,逐漸就發展成沒有宰相之名的宰相了。

    既然包拯是“龍圖閣大學士”,那不就是宰相了。所以小說戲曲裡經常叫包拯“相爺”,或者“包龍圖”。這樣職務和後來附會出來的“三口銅鍘”才能匹配。

    實際上,包拯一生沒做過宰相,最高官是“樞密副使”,算是副宰相吧。當然也是虛職,沒有真正行使過宰相的權力。

  • 2 # o星火燎原o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包公形象】

    提起包公大家可是都不陌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包公的大名甚至遠遠超過今天的網紅。在出名的網紅也有許多人不知道。那麼歷史上的包公,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品那?

    包拯生於(99年——1062年)字希仁,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合肥人,北宋名臣。天聖5年(1027年)包拯考中進士。任職監察御史,他積極主張建議練兵點將充實邊防後備。曾經還歷任過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等職務,一度請求朝廷允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彈劾權貴。

    授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度招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務。嘉佑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經任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人稱為“包待制“。“包龍圖“。

    嘉佑七年(1062年)包拯辭世,享年六十四歲。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現有《包孝肅公奏議》流傳於世。

    包拯一生廉潔公正,秉性剛毅不畏權貴。鐵面無私,正直果敢。一身正氣敢於替百姓鳴不平,故有“包青天“溢美之稱。千百年來被後世讚不絕口。老百姓視包公如神明一樣尊崇。

    綜上看來包公在歷史上並沒有擔任過丞相職務。關於“包丞相“一說是來自文藝戲曲舞臺。在戲曲《秦香蓮》裡,有秦香蓮稱包公為“包相爺“的臺詞。在其它地方沒有聽過這個稱呼。這也無可厚非,因為文藝作品和歷史不能等同對待。

    歷史上的包公,也並不是像舞臺上刻畫的那樣一副黑臉龐。據史傳畫像和文獻記載,包公是一個文靜柔美的書生氣質。你看這些歷史上有關的幾個版本的包公畫像,都是方臉濃眉大眼,白白淨淨的。五官非常端正。都說包公是“包黑子“這也是來自戲曲舞臺。戲曲臉譜是舞臺藝術的一種特效誇張手法。久而久之人們也就認為包公是黑臉的模樣了。隨著戲曲舞臺媒體在民間的擴充套件,包公的名字是徹底的達到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 3 # 憋的嗷嗷瞧叫喚

    包拯此人太受百姓愛戴了,百姓心中一直就把他當成大宋朝的宰相來看,所以雖然包拯從未當過真正的宰相,但在當時百姓心中,在後來世人的傳誦中,包相爺這個稱號,他當仁不讓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賽科龍新版RT3用心的地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