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兒童教育諮詢

    正確說法應該是“二月二,龍抬頭"!

    這個諺語的由來:傳說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於大山之下,百姓感激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後感動了玉皇大帝,於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於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實際上是過去農村水利條件差,農民非常重視春雨,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其美好願望藉著“龍頭節”一直流傳至今!

    各地的習俗不同。在南方,好像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人們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而北方地區在節日期間也有吃豬頭肉、理髮(剪“龍頭”)、吃餃子、吃麵包等習俗。 北方的人們你剪"龍頭“了嗎?新的一年,剪個新頭型,喻意:"從新開始,從頭再來!"。

    最後,送大家一段祝福:

    二月二,龍抬頭,我的祝福先開頭:

    二月二,龍抬頭,福運綿綿在前頭;

    二月二,龍抬頭,好運多多在裡頭;

    二月二,龍抬頭,幸福吉祥在心頭;

    二月二,龍抬頭,財源福運在手頭;

    二月二,龍抬頭,愛情甜蜜到白頭;

    二月二,龍抬頭,生活美滿有盼頭;

    二月二,龍抬頭,祝大家事事如意暖心頭。

  • 2 # 生活裡的點滴故事

    二月二大地甦醒,表示春天的到來萬物復甦,龍開頭是下雨的時候冷暖空氣交流出現打雷的現象,就像龍開始甦醒打噴嚏一樣,所以龍開頭又叫龍抬頭。

  • 3 # 駿景農業

    龍,這種被想象和定義的動物,其實嚴格意義上講也不能稱呼龍為動物,在東南亞國家尤其是擁有著五千年曆史文化的中國,龍一直是權利的象徵,是一種祥瑞,可用來祈福!關於龍的傳說和故事數不勝數。封建時代,龍更是皇權象徵。龍在中國傳統生肖中也有排位——老五。

    農曆二月初二是中國傳統節日——春耕節又或者叫做農時節,顧名思義,這個節日有農業生產有關係,而且關係密切,因為民以食為天,農事生產做的好,莊稼產量高,老百姓能得到溫飽,有什麼要比吃的飽穿的暖來的重要?為什麼龍會與農業生產有關?這還要從華人的智慧結晶“甲骨文”談起,經專家考證最後認為:龍,其甲骨文字形和“電、雷”兩字比較,龍字可視為“電、雷”的變形。龍字保留了閃電的彎曲狀,又將表示雷聲的符號“口”狀移至彎曲處的終端,表示龍的口部。龍字中的口開口朝下,表示雨從龍口中傾瀉而下。眾所周知,莊稼要想獲得豐收離不開肥沃的土壤、充沛的水源、適宜的溫度,這裡的水從哪裡來,當時的科技水平制約了人的想象力:老百姓認為在“二月二”這天做祭祀活動,只要虔誠就可以達到敬龍祈雨的目的。至於在二月二(春耕節、農時節或者龍頭節)的祭祀活動,各地稍有差別,但其宗旨都是“祈福”,希望生活更加美好!差別也只是形式上的變化而已:可以在土地廟放鞭炮,敲鑼鼓,辦“土地會”;也可以給孩子剪剪頭髮(尤其在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一說之後,出了正月後給自己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北方的很多地方,這一天還要吃豬頭肉,不知豬和龍有什麼關係,小編個人認為“解饞”應該是本質原因?

    至於民間諺語,那真是舉不勝舉。有關於節氣的諺語就有很多,例如: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春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當然有很多還和農業有關,例如:春分有雨是豐年;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春分早報西南風,颱風蟲害又一宗;穀雨好種瓜……這些諺語用於科技發達的今天都不過時,這時真要感嘆我們老祖宗真是如此的聰明絕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股價上漲一定要有成交量的配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