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搬磚的肉肉安丶

    你好,不請自來請見諒。

    起源於古代教坊的管理人員,他們的規定服飾就必須是綠色的頭巾.好象朱元璋對這有明確規定. 在郎英所著《七類修稿》中有這樣的記述:“……人稱人妻有淫者為‘綠頭巾’,今樂人,朝制以碧綠之巾裹頭……”比郎英稍晚的何孟春在《餘冬序錄》中也寫道:“教訪司伶人制,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之服。” 南方朔《笑話反映恐懼》更全面: 「綠頭巾」、「綠帽子」、「戴綠帽」,自明清以來,都用以指那個妻子出軌的丈夫。這種稱呼不僅散見於小說裡,更是庶民用語之一。除此之外,有關「戴綠帽子」的笑話也頗不少。 當代學者鮑威爾(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會里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論文集裡指出過,許多笑話它真實的意義乃是在於反映恐懼,藉以加強和重塑道德的邊界,達到社會控制之目的。根據他們的理論,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華人社會有關「戴綠帽子」的笑話極多,所反映的即是對妻子紅杏出牆的恐懼症。因此,這類笑話遂具有社會警戒與社會控制的作用。 因此,「綠頭巾」的稱呼應起於明代,明代的樂戶乃是一種半妓半伶的低賤職業,規定她們只能戴綠色的頭巾,因而「綠頭巾」遂成了低賤的娼妓式記號。老婆養漢,當然也就相當於這種戴了「綠頭巾」的行業。 不過,將「綠頭巾」認為起源於明代,其實並不十分正確。因為,早在元朝的至元五年,就已規定「娼妓穿著紫皂衫子,戴角冠兒。娼妓之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明代的所為顯然繼承了元制。 不過,若對中國古代的服裝、顏色,以及身分階級的區隔稍加研究,則可發現到元朝的「綠頭巾」並非向壁虛構而來。在更早的時代,「巾」和「綠」就一直是低賤者的專利。 以「巾」而論,它雖起源甚早,但直到東漢,它都是平民或賤民們的專屬冠飾,由「巾」並發展出類似的冠飾,如漢代的「幘」、唐代的「?頭」等。清代翟灝在《通俗編》卷十二里指出,遠在春秋時代,「有貨妻女求食者,綠巾裹頭,以別貴賤」。足見「綠頭巾」之早。漢代有了由「巾」變過來的「幘」。唐代顏師古在註解《漢書》(東方朔傳)裡所提到的「綠幘」時,亦曰:「綠幘,賤人之服也。」 因此,東漢以前,士大夫階級所戴的乃是「冠」,而「巾」只能用於平民或賤民,當時的「綠頭巾」就已是娼妓之家的專屬。義大利近代符號學家艾柯(Umberto Eco)曾經對西方的色彩系統做過研究,認為每個時代雖然用同樣的顏色字詞,但這些字詞所指的顏色卻不可能一樣;意思就是說,古代的綠和近代的綠不可能相同。 這種情況在中國亦然,以前所謂的「綠」指的大概是帛布的自然綠,它可能是一種青青寡寡,被水漂白過,有點營養不足的綠色,難怪它會成為賤民階級專用的顏色。漢代的奴僕階級被稱為「蒼頭」,原因即在於他們所戴的「巾」也是這種綠色。這種情況在歐洲亦然。 中古時的藍色和今天不同,那是一種苔蘚式的顏色、修道院的石質牆壁即這種顏色,因而近代遂稱為「修道士藍」。 因此,「綠」在中國古代的顏色評等上,乃是最低階的顏色。在唐代,官吏有袍,品級最低者也是「綠」色。唐代白居易的(懷微之)有詩句曰:「分手各拋滄海畔,折腰俱老綠衫中。」可以為證。 也正因為「綠頭巾」為低賤之裝束,唐代李封在當延陵令時,遂「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綠以辱之,隨所犯輕重以定日數」。 基於以上之論證,已可看出「綠頭巾」長期以來,即一直是賤民隸卒或僕庶者流所使用的裝束。正因如此,它到了元朝開始,遂日益成為娼妓之家男子們之裝束。將妻有淫行者稱為「綠頭巾」、「綠帽子」或「戴綠帽子」,乃是這種服色傳統一脈相承之後的終極結果。「綠頭巾」和「綠帽子」,也因此而從一種服裝旳記號語言,升格成日常用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1.88萬起,提供4款車型,新款啟辰T90競爭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