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ky呆呆呆
-
2 # 水泊之聲
一計害三賢:姜維、鍾會、鄧艾。
事情經過:
1、鄧艾偷渡陰平,直取蜀漢,後主劉禪投降
2、後主命姜維投降,姜維在劍閣與鍾會相持,聞訊假意投降鍾會
4、鄧艾滅國之功,功高震主,司馬昭起疑派監軍
5、姜維獻圖,激起鍾會慾望
7、姜維再舉韓信例,澆灌鍾會反心
8、鍾會決心造反,不料事洩,三人均死於亂軍中。
至此,展現了司馬昭高人一等的政治手腕,沒有斧光燭影,沒有杯酒釋兵權,又給扣上了作亂的帽子,洗都洗不白了。
一計害三賢,姜維是刀,司馬昭才是捉刀人。
-
3 # 野史共享
姜維是蜀漢後期的頂樑柱,也是諸葛亮的接班人。諸葛亮死後,姜維接過了北伐的大旗,而且姜維的北伐功績不亞於諸葛亮。
姜維在最後一次北伐被魏將鄧艾、鍾會擊敗,其實也只是一場敗仗,蜀漢雖然搖搖欲墜,但是有姜維撐著,還不是滅亡的時候,而這時鄧艾偷偷繞到成都,後主劉禪見鄧艾兵臨城下,竟然選擇投降,並命令姜維投降鍾會。
姜維無奈只得投降鍾會,但是姜維匡扶漢室的心還沒有覆滅,他勸鍾會造反,鍾會覺得有姜維的幫助自己肯定能成功,殺了鄧艾,自己就是蜀漢的皇帝了。
於是,鍾會殺了鄧艾,但是計劃敗露,自己與姜維也會殺害。這就是一計害三賢,這三賢除了鄧艾、鍾會還有他自己!
-
4 # 安徽解
姜維假意投降鍾會,唆使鍾會造反,讓鍾會帶領魏兵以郭太后遺命反對司馬昭,自立為王。然後誣陷鄧艾,說鄧艾要造反,吞併鄧艾的部隊,把鄧艾打入牢車,有想加害的意思。先以鍾會滅了鄧艾,在用鍾會的手殺光魏國進攻西蜀的將領,再把鍾會殺了,恢復西蜀國家,可是劉禪是個亡國之君,根本扶不起來。魏國將士滅亡西蜀以後,立此大功個個想回魏國升官發財,而且他們的父母,老婆孩子都在魏國,不會和鍾會造反,鍾會沒有結婚,沒有後顧之憂,但哪些魏國將領不會這樣做,他們肯定考慮的比較多。而且西蜀國家被滅,將領和百姓都變成亡國之軍和之民,那裡還有能力隨著鍾會和姜維造反。這一點司馬昭看的很透,所以他派了鍾會和鄧艾伐蜀,又自帶大軍進駐長安,就是防著鍾會和鄧艾,所以姜維的復國妙計不可能成功,只是把自己,鍾會,鄧艾都搞死了,解決了司馬昭的心腹大患,而且還奪得了西蜀,提高了司馬昭的聲望,並且加封晉王,準備改朝換代。
回覆列表
鄧艾在奇襲成都後,後主劉嬋投降了。但後主降了不算,姜維大軍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還在劍閣與鍾會相持,後主令姜維降。姜維設計不降鄧艾,卻降鍾會。姜維的目的很直接,就是要離間鄧艾和鍾會,從中取事。而鄧艾和鍾會都被妒忌矇住了雙眼。兩個人兵分兩路收川,又都是當世名將,卻釀成二士爭功的局面。收川的過程中就已經摩擦不斷了,現在一下子蜀國投降了,兩個人還不更加爭個不可開交?鄧艾覺得自己偷渡陰平,奇襲得手,蜀國是他拿下的。鍾會覺得自己拿下漢中,並在劍閣牽制了姜維的全部兵力,才使鄧艾順利進入成都。二士爭功還是小事,更要命的是在巨大利益面前皆有反意。蜀國“共戶二十八萬,男女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官吏四萬,倉糧四十餘萬,金銀二千斤,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餘物在庫,不及具數。”面對劉禪移交給他的這個富庶之國,更兼成都是不戰而降,鄧艾能不打自己的小算盤嗎?可以說此時的鄧艾已經接掌了蜀國的權力。“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諸葛亮隆中對就這樣說過,鄧艾當然很清楚了。洛陽小兒,謠說鄧艾欲反,不用說肯定是姜維和鍾會造的謠,司馬昭當然疑忌了,加封鍾會來牽制鄧艾。被主子猜疑,加上鍾會的妒忌,鄧艾成為階下囚是很自然的事。除掉鄧艾之後,蜀國變成鍾會所有,誰都擋不住爭霸天下的誘惑。姜維就是明白鄧艾和鍾會這種心情,才會使出詐降的計策,先除鄧艾,再圖鍾會。鍾會對姜維很信任,“不受維印,仍令照舊領兵。”不過要慫恿鍾會反,先要讓鍾會手下諸將同意。可惜他們不願意反,道理很簡單,蜀國剛剛平定,人心思歸,都想回家和妻兒團聚,誰還有心思再打仗,更不要說造反。結果諸將先反了鍾會,姜維又心臟病發作,雙雙被殺。最終姜維一計害三賢,包括自己在內三人誰都沒好下場。姜維想的是獨贏,結果是兩敗俱傷,最後的受益者只有司馬昭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