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柱哥說事

    依賴心太重。因為父母為你安排好一切,什麼都不用你操心,離開了溫暖的家,很多事情需要獨立面對就感到不適應,人是要慢慢長大的,父母不可能照顧你一輩子,很多事請還是要獨立自己解決的,只有一點點學習終會堅強的,不面對風雨怎能見彩虹!

  • 2 # 刺撓阿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我大學四年,有些同學經常會給家裡人打電話,嘮家常啥的。也有一部分人是直接不怎麼跟家裡人聯絡,而我就屬於後者。

    如今已經畢業,經常給家裡人打電話的那些同學都回到家那邊工作了,甚至當那種不在編的教師,問他們什麼原因,就是離家近,安穩。

    而另一部分不怎麼和家裡聯絡的,都跑到外面闖蕩去了,我也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想逃避一些事情。

    你應該屬於前者吧?經常會跟家裡溝通交流,不自信,想在家那邊過的安穩一些,不想出去闖一闖。人各有志,你這樣也未必是一件壞事,如果你很在意的話,建議你出去旅遊一番,看看其他的地方的風土人情,或許你就找到了答案。

  • 3 # 文鏡集

    這個問題說起來我也很有同感,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首先,可能是因為兩地風俗民情差別太大,一直難以適應,這種適應指的不是短暫的心理或生理的不適應,而是一個長期的心理落差。

    前者就好像你去外地或者出國旅遊學習,要有的適應過程,是一個文化休克的過程,分為4個階段:蜜月期,沮喪或敵意期,恢復或調整期,以及適應階段。因為名字很淺顯易懂我就不分別解釋了,最後的適應階段如果適應得好就會習慣新的變化,甚至時間久了之後,回你原來的地方會產生新的文化休克,也就是會重新有一個適應過程。當然如果適應的不好的話,就會放棄適應,返回原來的地方。不過一般講來,大家普遍都能夠適應得過來,頂多就是時間長短問題。而題中樓主既然已經在外三年,顯然也不是文化休克的問題,所以就是我要說的後者,也就是心理落差的問題。

    心理落差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兩地風俗民情相差較大,雖然你已經在外地呆了三年,但是要知道,你在故鄉可是呆了十多年,故鄉的習慣在你心裡的印象肯定更深,所以當你遇到事情,第一反應可能就是以故鄉人的方式來預估這個反應,結果事情卻不如你所料,難免產生落差。

    另一個原因就是,在當地沒有歸屬感。可能是與宿舍舍友,班上同學等相處得雖然沒有矛盾,但總是沒那麼熱切,說白了就是沒有很親近的知心朋友,在學校你也沒能夠發展出新的愛好,總而言之,就是沒能在這裡找到新的樂趣。一個人過得不好,或者說比較無趣的時候,就比較容易想得多,尤其是回想以前過得好的時候。

    對此的建議就是,既然在外地,那就利用好這個機會,多出去轉轉,開闊眼界也好,放鬆心情也好,利用在學校這段難得的悠閒時間,多出去走走吧,畢竟以後工作了可難得這樣輕鬆了。

    這樣呢,第一,你可以多見到一些人。要知道,你認識十個某地人和認識一百個某地人和認識一千人,一萬個某地人,你都會對這個地方有不同的印象,透過多出去走走,和更多人交流,也許你能對這個地方和這裡的風土人情有更深的瞭解,甚至能夠接納這裡,乃至愛上這裡。

    第二,去各個你沒去過的地方玩一玩,博物館,美術館,公園,商場,一個城市這麼大,你總能在這裡找到你喜歡的,甚至你可以藉此機會找朋友陪你一起,也許能加深你們的友誼也說不定。能在這裡找到一點樂趣,自然也容易有歸屬感。

    說了這麼多,都只是代表我自己的觀點。因為我自己跟樓主的情況差不多,再加上本人專業跟心理搭邊,自己也樂意想些這樣的問題,所以有自己的一點見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ota2高校聯賽,一個2W人的學校,竟然湊不齊5個人打比賽,為什麼熱度這麼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