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歡喜小兒郎
-
2 # 陽光下的綠薄荷
1、避諱著點。2、時不時當著婆婆的面在孩子面前說婆婆的好話,比如:奶奶照顧你多辛苦啊!奶奶做飯真好吃啊,奶奶多勤勞啊,奶奶對寶寶多麼疼愛啊!總之多在婆婆面前肯定她,等等。這樣對孩子也好。生長在有愛的大家庭孩子內心是富足的。
-
3 # 正益寶媽
啥玻璃心不玻璃心的,就是兩種育兒觀念的碰撞。一個以過來人自居,常用的口頭禪是,“我兒子就是這樣帶大的,沒覺得哪不好,我感覺挺好。”一個仰仗書本或育兒專家,書上或專家說,這個這個,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動手能力等等。
雙方各自為主。大家有沒有覺察,老人會對孩子說“現在你可以幹什麼什麼,一會媽媽回來可不行”。“千萬別告訴你媽媽。”然而,媽媽自己帶孩子,立場堅定,不能幹什麼就不能幹什麼。孩子久而會觀察,這事找媽媽不行,找爺爺奶奶行。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極其不利。
既然,育兒觀不同,那媽媽自己來帶孩子吧。省得日積月累有矛盾,婆婆出力不落好,媽媽沒帶孩子比帶孩子還累,何必呢?道不同,不相為謀。
自己辛苦幾年,肯定是值得的。
-
4 # 韭韭
世界上最難相處的關係,就是婆媳關係了。主要原因在於女孩嫁為人婦,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家庭,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觀世界觀金錢觀道德觀都有差別,加上有的婆婆媽還要與兒媳婦搶兒子的愛,所以婆媳關係在中國彷彿是天生的“仇人”。
國外發達國家的婆媳關係困擾,為什麼沒有這麼嚴重呢?原因在於外華人結婚成家之後,一般不會和父母住在一起。俗話說“遠香近臭。”要婆媳關係融洽,真得避免抬頭不見低頭見,各過各的逍遙日子。
但在中國,大部分人還做不到這一點。特別是有了小孩子以後,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老人家帶孩子比請個陌生人保姆既少花錢又放心。
但隨之而來的煩惱也是令人抓狂的,就如題主一樣玻璃心的婆婆還真不少,你罵一下犯了錯了孩子,她在旁邊的抹眼淚水說你有什麼衝她來,不要徵對孩子。
這個時候,老公這塊夾心餅乾就很重要了,會過日子的老公,能把老婆老媽都哄得開開心心的。
如果丈夫不給力,我覺得可以敞開天窗說亮話,與婆婆談談自己對於孩子教育問題的底線。剛開始有矛盾吵鬧是正常的,時間長了一般都會磨合。因為兩人畢竟都愛著同樣的人。
最重要的一點,兒媳婦一定要會做人,想想那些保姆虐待孩子的案例,還是要對婆婆好一點,平時少與老人家計較,零花錢或者工資給夠,時不時買點禮物什麼的。老還小,老還小,老人家其實還是很好哄的。
回覆列表
知道婆婆是個玻璃心,就不要跟她一般見識,畢竟是老人家,也別指望她輕易為誰做改變了。
反過來看,我們自己還年輕,孩子也小,就算是給該子做榜樣,我們也還要進步呢,咱寬容大度些,就當婆婆的不滿和抱怨是耳旁風,不和她一般計較,問心無愧好了。
這世上的事兒就怕硬碰硬,針尖對麥芒,最後是兩敗俱傷,提前示弱的人其實心理才最強大。退一步海闊天空,何況她是婆婆,並不是窮兇極惡的敵人,其實細分析她小心眼兒是因為不自信沒底氣,怕受冷落。更像個要溫暖的孩子。要不都說老小孩兒呢。
如果想通這些道理,把婆婆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對待,該說說該笑笑,把她抱怨敏感都不放心上,相信時間長了她自己也會明白和被感化,日久見人心,她在你這裡有了安全感,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另外,如果知道婆婆就是小心眼兒,就儘量避免在她面前數落孩子,可以單獨認真嚴肅的教育孩子,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我們也有老的一天,善待老人是應該做的,如果我們變老了,也儘量寬宏大量,別讓晚輩為難。生活才會更加和諧美好。